成果介绍
多肽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苗头分子筛选策略主要有1)天然多肽来源的活性筛选,2)基于蛋白结合的先验知识进行肽段筛选,3)高通量实验筛选平台:基于噬菌体展示、mRNA展示、SICLOPPS、One-bead-one-compound等进行特定文库设计和多轮筛选,4)计算的高通量虚拟筛选:利用虚拟筛选,AI设计等策略进行筛选。上述策略中1和2的筛选分子规模较小,3依赖经验的文库设计且多轮筛选的操作、消耗相较较多,4的计算资源消耗较大,准确性还需较大提升。 基于多肽芯片+AI计算实现干湿结合,提升分子的筛选空间、筛选效率和准确度,其主要在于1)多肽芯片1次可有效获取~320万条多肽序列与蛋白的结合信号(相较高通量实验筛选只检测感兴趣的部分分子,数据量有大幅提高),基于结合信号值,AI计算可有效学习多肽与目标蛋白的结合规律,2)基于此规律可有效预测任一多肽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信号强弱,实现多肽的高校筛选 这种筛选策略拓展了目前多肽筛选的技术平台,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成果亮点
多肽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苗头分子筛选策略主要有1)天然多肽来源的活性筛选,2)基于蛋白结合的先验知识进行肽段筛选,3)高通量实验筛选平台:基于噬菌体展示、mRNA展示、SICLOPPS、One-bead-one-compound等进行特定文库设计和多轮筛选,4)计算的高通量虚拟筛选:利用虚拟筛选,AI设计等策略进行筛选。上述策略中1和2的筛选分子规模较小,3依赖经验的文库设计且多轮筛选的操作、消耗相较较多,4的计算资源消耗较大,准确性还需较大提升。 基于多肽芯片+AI计算实现干湿结合,提升分子的筛选空间、筛选效率和准确度,其主要在于1)多肽芯片1次可有效获取~320万条多肽序列与蛋白的结合信号(相较高通量实验筛选只检测感兴趣的部分分子,数据量有大幅提高),基于结合信号值,AI计算可有效学习多肽与目标蛋白的结合规律,2)基于此规律可有效预测任一多肽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信号强弱,实现多肽的高校筛选 这种筛选策略拓展了目前多肽筛选的技术平台,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生物医药专业外籍研究员,现任加拿大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副会长; 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深耕近30年,曾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创新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内外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生物医药基金的合伙人、总裁。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