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自循环多元彩色转杯纺纱线系统

自循环多元彩色转杯纺纱线系统

发布时间: 2023-11-05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
成果介绍
色彩对于纺织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有色纺织品可分为印染、色织、色纺三大类。印花工艺中印染废水排放量占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的 80%,造成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色织提花工艺存在装备要求高、车速低的问题:现有色纺工艺流程复杂,小批量时依靠人工混合,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自循环多元彩色转杯纺纱线系统从纤维种类、混色方法及成纱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随时调控生产所需要颜色的纱线,且生产流程短,原料简单,颜色可随意搭配,省去了繁琐的染料配色,混配出的颜色更加柔和立体。自循环多元彩色转杯纺纱线可以根据已知图案的色彩分布,反过来调控数码纱组价或色彩在长度方向一的恋化规律,为从图案到纱线的逆向生成提供了可能,从而开发非印花、非提花的图案纺织品。
成果亮点
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传统转杯纺纱机的特点,将喂入部分集合机电一体智能自动化,由 PIC控制的三个伺服申机分别独立驱动三个给棉罗拉,实现了三根纤维条分组独立控制,在同一喂入钳口线上经变速或恒速喂入,实现三组份异步喂入。该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以满足在线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混纺比,可以生产出三色彩或三组份转杯纺混色纱、变色纱和段彩纱。 基于 Steams-Noechel、Friele、Kubelka-Munk 双常数等理论模型,针对不同纤维种类及混纺比例开发智能配色系统,提高了色纺纱的配色智能化和灵便化。经自循环多元彩色转杯纺纱线系统开发得到纺织品色彩丰富、层次强烈、具有动感,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和前卫的特点。同时,将混色由前纺转移至细纱工序,缩减了混色纱生产流程,也为减少工业污水排放量,提供了一种更加环境友好的生产途径。
团队介绍
杨瑞华,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获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研修。担任学术期刊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Cellulose, Polymers, Fibers and Polymers等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智能自动化纺纱理论、新型成纱技术、纺织品色彩和再生纺织品回收利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及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16项,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科技副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多项;以副主编完成“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1部。获得江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30

白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发展处处

综合评价

该科技成果在纺织行业中展现了显著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为解决印染废水排放、提花工艺问题以及传统色纺工艺流程复杂等难题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团队的综合实力和成果水平均得到了高度认可,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