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及其混纺、交织织物是最重要的染整加工产品,多年来其前处理一直采用碱退煮工艺,耗用大量的水和碱,排放的废水 pH值、COD 值严重超标,环境污染严重,且高温强碱处理纤维损伤大。近年来生物酶工艺受到企业普遍关注,但还存在商品酶品种缺乏、耐温耐碱性能不佳、成本高和应用效果差、工艺流程偏长等一系列问题,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企业目前还广泛采用化学法前处理工艺。研究开发了棉散纤维、纱线、织物(机织/针织)酶精练加工技术,棉织物生物法退浆精练(冷堆/浸渍/连续轧蒸)前处理技术,棉针织物低温练漂抛短流程技术,棉及其混纺织物低温生物抛光技术等系列棉生物酶印染前处理与后整理加工技术。上述工艺可替代能耗大、水耗高、废水处理难的传统高温强碱化学法工艺,是国际公认的染整工业清洁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染整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
采用高活性、高稳定性、低成本酶制剂,通过高效功能复配技术,充分发挥冬种酶制剂协同作用,研发了棉生物酶印染前处理与后整理专用系列复合酶。建立了棉及其混纺机织物酶退浆、酶精练、酶退煮漂一浴短流程、酶抛光以及棉针织物酶精练、酶练-漂-抛、酶练漂等不同工序、不同品种棉制品生物法前处理与后整理技术解决方案。在常州月夜、南通亚点毛巾织染、常州霸洋、浙江灏宇、江苏联发、浙江美欣达等企业的 (弹力)灯芯绒、府绸、弹力府绸、毛巾织物、彩棉、弹力直贡、棉粘涤弹力直贡以及卡其等织物品种成功实现酶法前处理(退浆、煮练、退煮一浴、退煮抛光等工艺) 加工。棉织物酶加工技术综合成本较现有工艺降低 30%以上,废水排放降低 40%以上、废气与固废近零排放,能耗减少 30%以上,节能减排、减碳降污效果显艺。
王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原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装潢设计专业,200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获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团队负责人、责任教授;江苏省重点基地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视觉传达系信息设计工作室主任;《创意与设计》编委。近二十年来聚焦于中国传统器具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建立了传统造物的研究范式,为传统造物设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30
白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发展处处长
综合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均表现出色。领导人在纺织导电材料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研发业绩,团队具备较高的创新水平。技术亮点体现在成功制备了同时具有导电和色浅特点的棒状ATOQTi02 复合导电晶须材料,填补了导电粉体在尺寸、抗凝结性等方面的技术空白。在应用市场上,科技成果有望在纺织领域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升级,解决静电问题,满足市场对导电材料的需求。因此,专家组对该科技成果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其在纺织产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