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湖南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与示范

湖南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与示范

发布时间: 2023-11-03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本成果针对湖南工夫红茶存在的品质形成机理不明晰、加工工艺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结合市场对优质工夫红茶产品的需求,从湖南工夫红茶品质特点及形成机理入手,以创新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技术手段,提升工夫红茶产品品质和标准化为目标,研发出茶鲜叶图像自动识别分级技术、控温萎凋技术、精细化揉捻技术、变温发酵技术和“以炒代烘”初干、箱式热风对流足干等新技术,初步探明工艺参数与品质风味的响应机制和作用关系,构建了湖南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体系,并在湖南红茶主产区进行示范与推广应用,为湖南生产优质工夫红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对增强湖南红茶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湖南红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实施以来鉴定成果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件,制定团体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项目成果在湖南省红茶主产区全面推广应用,示范5年来新增总产值***亿元,新增纯收入***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成果亮点
1. 明确并解析了湖南工夫红茶品质特征及物质基础,探明了湖南主栽茶树品种不同等级鲜叶的主要物理特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等级湖南工夫红茶品质差异的形成机理,为丰富湖南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理论和工艺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2. 开展了湖南工夫红茶关键工艺的技术创新,构建了茶鲜叶图像自动识别分级技术、控温萎凋技术、精细化揉捻技术、变温发酵技术、“以炒代烘”初干与箱式热风对流足干技术等湖南工夫红茶提质工艺技术,显著提升了湖南工夫红茶的整体质量; 3. 开展了湖南工夫红茶全自动生产标准化技术研究,构建了不同产能生产线的标准设备配置,制定了不同嫩度原料配套技术参数,通过工艺技术标准化、加工装备数字化自动化配套升级,为红茶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团队介绍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与利用团队负责人为郑红发研究员,兼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现有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2人。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规程)、团体标准共5项。目前团队致力于黑毛茶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及标准化加工技术、黄金茶品质成分挖掘及产地溯源技术、湖南白茶提质关键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茶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茶叶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2

袁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员

综合评价

项目开展了湖南主栽茶树品种年生育周期内试制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差异研究,挖掘并解析了湖南工夫红茶品质特征及物质基础,探明了湖南主栽茶树品种的主要物理特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等级湖南工夫红茶品质形成差异及机制,对湖南红茶加工理论的夯实奠定了重要基础;项目针对湖南红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研发出控温萎凋、精细化揉捻、变温发酵、“以滚代烘”初干与箱式热风对流足干组合干燥等新技术,显著提升了湖南工夫红茶的整体质量;项目进一步开展了湖南工夫红茶全自动生产标准化技术研究,构建了2种不同产能生产线的标准设备配置,制定了3套不同嫩度原料配套技术参数,研发出鲜叶分类识别系统,为红茶加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创造了技术条件。 与传统湖南红茶加工比较,项目技术解决了萎凋不均匀、揉捻碎末多、发酵不充分、干燥不稳定等工艺缺陷,实现湖南红茶加工的标准化和全自动化,引领了湖南红茶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化加工迈进。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