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纤维是纺织品中使用量最大的天然纤维,我国棉花产量丰富,每年出口和国内需求量巨大。棉纤维加工过程中都需要经过漂白过程,传统氧漂工艺需要使用较强的化学助剂,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产品质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强力变低、手感变差等,并且能耗高,容易产生折皱问题,废水排放值高。行业中有过低温漂白的技术,但是由于白度达不到要求,而且对纤维的损伤严重,没有广泛使用。
高白度、低强损、低温漂白技术是基于低温练漂前处理工艺与室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旨在开发白度优异、强力损伤低、处理品质高、操作简便且流程短、品种适应性高的前处理技术。低温漂白工艺突破了现有低温练漂前处理工艺中只添加一种氧漂活化剂或催化剂的局限性,创新性地提出以低温催化剂、协同增效剂、复合氧漂稳定剂、渗透剂相互协同的复配助剂,能够有效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现漂白过程在低温缓和环境下的高效进行,得到高白度、低强损且漂白效果优异的棉织物。
从高品质、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发了适用于棉、麻及其混纺纤维的高白度、低强损、低温漂白工艺,开发了新型低温漂白剂及配套的氧漂复配助剂,能够有效去除天然色素,减少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有效控制过氧化氢的有效分解率,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效率,赋予织物极佳的白度,漂白织物能达到高温漂白的标准,同时较大地降低了漂白工艺的能耗,实现了低温漂白的目的,且有效降低纤维的损伤程度,织物掉纤少,漂白废水的 COD 低。
范雪荣,男,1963年5月生,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晋升教授。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担任《蚕业科学》、《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针织工业》等学术期刊编委。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30
白濛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发展处处长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范雪荣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在低温漂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为纺织品制造提供了一种更为环保、高效的前处理技术。技术亮点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建议进一步加强团队与产业界的合作,提高技术的产业化水平,确保其更广泛地服务于生产和社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