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一种水体增氧净化装置包括n级净化箱,其中n≥1;每个所述净化箱的底部一角均设置有跌水口,第1级净化箱位于其他净化箱的上方,第n级净化箱位于其他净化箱的下方;所述净化箱均固定在墙体上,上一级净化箱的跌水口位于下一级净化箱的正上方。本发明不受地域限制,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本发明利用重力势差实现水体曝气增氧,无需提供曝气动力,节约成本;本发明在曝气同时利用时间差,采用人工水草为微生物提供载体,并协同植物根系对水体进行净化,与水体接触时间长,净化效果好,同时节约资源.
成果亮点
本发明通过在净化箱上部种植植物和采用人工水草进行净化,增加景观效果。以河湖底泥为主的内源污染释放已经成为了水体污染物的一大来源——甚至是最主要来源。因此,在进行河湖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时,生态清淤和底泥处理成为了工程的重难点所在。同时,有别于以往单纯的清理弃置的粗暴处理方式,由于河湖底泥简单弃置的潜在危害,同时考虑到其中富含的大量营养元素的利用价值,河湖底泥的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方兴未艾。(1)底泥的清理与资源化同步,充分利用底泥资源,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带来更高的收益;
(2)环境修复、生态改善和经济收益三个方面建立河湖生态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效果评估体系。在对国内河湖底泥污染特性进行有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性的总结归纳河湖底泥生态清淤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分类及应用范畴,通过工程实践验证。
团队介绍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在余姚市的大力推动下,于2017年由浙江大学和余姚市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将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作为主要突破方向;立足余姚、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以“合作、创新、智能、引领”为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为核心,着力构建技术-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的机器人领域政、产、学、研、用深度融通的新高地。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