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摩擦副工作表面设计及制备技术

摩擦副工作表面设计及制备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31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行业领域: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成果介绍
织构化表面在不改变材料本身的情况下,可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近年来,随着摩擦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深入,织构表面作为改变机械摩擦性能的可控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摩擦副表面上规则表面形貌几何造型的设计、加工、试验以及数值分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摩擦学材料表面织构化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项目运用平均流量雷诺方程建立圆坑织构表面微流体动压模型。分析了无限大摩擦接触面织构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影响,并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法。 本项目可运用电化学法、掩膜压印法和激光加工等方法高效的制备大面积织构表面。
成果亮点
本技术的应用对象:改善推力轴承、密封端面、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等摩擦运动副的润滑性能。本技术的技术创新性: 1、研制的加工表面织构方法具有耗时短,控制尺寸和形貌能力强的特点; 2、可以实现不规则表面、曲面等异形摩擦副表面的织构化; 3、合理的表面织构参数可以降低摩擦系数50%以上; 4、具有表面织构的摩擦副表面在贫油润滑下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
团队介绍
董光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6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讲授《摩擦学》、《汽车试验学》、《发动机原理》等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工程摩擦学》课程。指导或合作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43名,已毕业24人(其中博士6人)。主要社会兼职:第5、6、7届全国摩擦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会委员(理事)、摩擦学会油液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常务理事。2017年11月美国西北大学访学。2016年2003 年(*** ***)、2004 年(***)和2006 年(***.-***)3 次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研究,副研究员,SRA。 科研项目 主持(含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等共17项,企业合作课题等共10余项;参加(含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的张辉博士论文获得2017年度上银优博佳作奖。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