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微光像增强器-CCD的光锥热耦合新型探测器由高性能紫外、微光像增强器和CCIR制式的CCD通过纤维面板和光锥直接耦合而成。包括紫外、微光像增强器、CCD和中继耦合组件等几部分,如图1所示。ICCD综合了像增强器和CCD两项技术优势,其原理是:像增强器获得光学信号二维分布或图像后,输出550nm(P20荧光屏)绿光,经中继光学元件与可见光CCD耦合,CCD把光敏元上的光信息转换成与光强成比例的电荷量。驱动器用一定频率的时钟脉冲驱动CCD,在CCD的输出端获得物空间二次图像的电学信号。预处理对CCD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视频信号,信号中的每一离散电压信号的大小对应着该光敏元所接收的强弱,而信号输出的时序则对应CCD光敏元位置的顺序。
成果亮点
ICCD几何畸变极小,且对光的响应高度线性,具有很高的增益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军事应用、高压漏电检测、高能物理、环境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微光像增强器-CCD的光锥热耦合新型探测器属于微光器件的一个分支,占较大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微光器件市场规模为***亿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三年间,市场份额增长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军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团队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于2019年,由原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以及原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等整合而成,全日制在校生1581人。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建硕士点培养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南阳光电产业结合紧密;学院获批建设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探索,与相关企业在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进行了全面合作。
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在读博士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有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淯阳学者”2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