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道路照明平台系统框架的设计为控制端、服务器、集中控制器、路灯端四层架构。实现了环境监测与道路照明系统的基本功能。
控制中心控制端分为PC端和手机端,监测路灯的数据信息同时控制路开关状态;服务器后台是整个环境监测与道路照明平台体系的中心枢纽,负责接收路灯终端数据帧,并分析处理、保存,同时与路灯终端进行数据交互;集中控制器采集路灯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并与服务器后台和路灯终端进行信息交互;路灯终端控制单个路灯的亮度,接收集中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因此,系统方案的设计包括4个部分,控制中心、服务器后台、集中控制器、路灯终端。首先路灯终端的作用是控制单个路灯的亮度,接收集中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其次,集中控制器是采集路灯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并与服务器后台和路灯终端进行信息交互;通信网络是本系统的通信网络部分由4G和NB-IOT网络构成,主要负责路灯终端和服务器后台系统中心的数据通信;服务器后台是服务器后台是整个智慧路灯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负责接收路灯终端数据帧,并分析处理、保存,同时与路灯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控制器中心是监测路灯的数据信息同时控制路的开关状态。
四层架构设计:系统采用了控制端、服务器后台、集中控制器和路灯终端的四层架构,将功能和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层级上,实现了系统的分布式和模块化设计。这种架构设计使系统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控制端多终端支持:系统的控制端可以通过PC端和手机端两种方式进行监测和控制。这种多终端支持提供了用户多样化的选择,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不同设备来管理和控制路灯。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路灯状态、调节亮度,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和操作便捷性。
通信网络的选择:系统采用了4G和NB-IoT等通信网络来实现路灯终端和服务器后台之间的数据通信。这些通信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功耗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的实时性。
分布式计算策略: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的策略,将计算任务分配给集中控制器和路灯终端来承担。简单和重复性的计算任务交给本地灯端设备来处理,复杂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由集中控制器负责计算和执行。这种分布式计算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率和响应速度,并减轻了集中控制器的负载。
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 “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首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64人,其中9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级人才4名、省部级人才19名。近5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各类省部级奖励1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川渝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40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牵头制定传感网测试国际标准和物联网网络层标准技术报告,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49项(牵头制定国际3项,国家标准10项)。发明专利授权250项(PCT专利12项、美国专利授权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4篇。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工业物联网科技服务团 (重庆邮电大学)
评价时间:2023-10-30
综合评价
综合来看,智能环境监测与道路照明系统是一个具有潜力和重要性的方案。它结合了智能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具备许多潜在的优势和好处。然而,在实施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技术可行性:确保系统设计和技术实施是可行的,并且能够高效地应对各种环境和道路条件。对于智能环境监测和路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有充分的考虑。
成本效益:评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确保投资回报能够满足预期。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和设备采购成本、系统运维成本以及长期的节能和维护成本。
数据隐私和安全:在收集和处理环境和交通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采取适当的数据加密与保护措施,并遵守相关法规和隐私条例。
用户参与和需求满足:了解居民、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将其纳入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用户参与和反馈将有助于优化系统功能和改进城市管理。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方案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能源效率、碳排放减少、生态保护等。确保减少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与城市的整体可持续规划相协调。
总的来说,该方案有望为城市带来许多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数据安全、用户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综合管理和持续改进,该方案有潜力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