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全量替代碳源技术

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全量替代碳源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26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成果介绍
一、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应用领域 “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替代碳源”技术适用于厨余垃圾(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处理,以及与之性质类似的易腐垃圾处理,且要求低碳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的项目。 2.技术原理 厨余垃圾“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替代碳源”技术由精细预处理、厌氧水解、厌氧酸化、酸分离技术以及有机酸替代碳源使用技术组成。 此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厨余垃圾生物转化为可全量替代污水处理补充碳源的有机酸液,具有“以废治污、协同增效、低碳循环”的创新性,是厨余垃圾处理首创,填补了国内工程化应用空白,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厨余垃圾采用此技术处理与采用常规处理技术相比:杂质率8~15%(比现有技术降低50%产渣率),杂质含水率62~68%(比现有技术含水率降低15%);油脂提取率***~***%;减量与资源化率可达90%(比现有技术提高50%)。 不排放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和生产用水回浆料池利用)。 资源化率高:资源化率达90%以上。
成果亮点
厨余垃圾“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替代碳源”技术,填补了厨余垃圾厌氧制酸产业化应用空白,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案例支撑与决策参考。 把厨余垃圾占比最大的液相资源化并规模化应用,提高了厨余垃圾治理的经济水平;厨余垃圾的有机碳通过技术转化为具有资源属性的产物(有机酸液),产品固碳提高了厨余垃圾治理的低碳水平,切合国家的低碳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了厨余垃圾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厨余垃圾稳定协同分选制浆技术是模式的难点与痛点;制备有机酸液替代碳源是模式的重点与核心。通过技术与工艺创新解决厨余垃圾处理经济性、稳定性与产物出路通畅性问题。
团队介绍
本技术研发与建设管理团队由施习明、孙立兵、孙立勇、谢锦、冯都灿、邓元宝、李可等成员,联合同济大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北大研究生院、深圳市市政污水处理厂组成,具有负责建设运营餐厨与市政污泥(500t/d)联合两相厌氧制沼项目的成功经验,多项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项目设计与运营经验。具有专业的科研基础与技术实力,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设备装置集成能力。 孙立兵,深圳市盘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专注深耕环保行业近20年,在环保设备研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进步,拥有43项垃圾分类相关业务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相关软件著作权,是国内垃圾资源化利用先行者中的一员。 施习明,深圳市盘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工,96年毕业于西建大环境工程专业,从事水处理工作25年,2012年开始涉足固废餐厨垃圾领域,2017年12月在深圳完成500t/d餐厨与污泥联合两相厌氧制沼项目的设计、建设、调试、运营,为了重点解决厌氧制沼工艺的经济性与出路稳定性问题,于2019年创新提出餐厨、厨余、果蔬垃圾“精细预处理+厌氧制酸全量替代补充碳源”工艺路线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生态环境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5

刘朝辉

山东环保产业研究院

副院长

综合评价

针对厨余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厌氧产沼技术,存在投资与回报 性价比低,流程长,需二次处理产物种类多,污水处理成本高且排放标准低等问题。团队研发了“精细预处理+定向厌氧制酸(VFAs)替代碳源”技术,实现实现“大环保”的生态循环。对厨余垃圾中的水资源化、减少臭气产生量及臭气浓度差和提升整体低碳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创新点:1.厨余垃圾高效水解,定向产有机酸,以废治污,具有技术低碳的前瞻性; 2.采用装备研发方法,分级破碎精制,碳排放低,具有工艺协同的创新性; 3.促进有机碳源利用,强化低碳理念,提质增效; 4.技术搭建工艺平台,资源化潜力大,工艺延伸,具有技术拓展的开放性; 5.以废治污协同增效,厨余垃圾经定向水解、酸化、纯化后可作为碳源(产品固碳)替代城市污水原有化石碳源,“以废治污”。 6.水渣协治循环永续,污水厂与固废处理厂协同固渣治理,废水治理,减少重复投资、运行成本。携手互托共进步,协治降耗集约经济,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 7.简化了分类,优化了收集,减少了投资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