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技术

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23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咨询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林业
成果介绍
槟榔为四大南药之一,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230万亩。幼龄槟榔为营养生长阶段,其生长主要是建造根、茎、叶的营养生长,需要氮素较多。土壤结构差、肥力较低的幼龄槟榔园,以间种绿肥为宜,可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槟榔园生产管理成本。柱花草别名巴西苜蓿,是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饲料、肥料和水保三大功能,因其营养价值高、产量高、草质好、易于种植、耐热、耐低磷、耐干旱、抗虫害等特点,成为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作为绿肥,柱花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进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大量落叶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其较强的根系能涵养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 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技术要点:(1)园地选择:地势平坦或者较平缓;槟榔树龄在4年以下;种植株行距一般为株距***~***米、行距***~4米,林间隙地大;靠近水源、水量充足且灌溉方便;槟榔长势良好。(2)植前准备:包括整地和备耕,以及品种选择。(3)栽培管理:包括柱花草的播种、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刈割等,按照相关柱花草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操作。
成果亮点
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平均每亩年产草粉***吨,按照草粉价格1500元/吨估算,年收益约840元/亩;能够替代1吨/亩有机肥和减少30公斤/亩化肥约830元/亩,减少槟榔园控草等生产管理成本每年约300元/亩;柱花草的年生产管理成本300元/亩,则年新增收益约1670元/亩。 在目前槟榔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广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技术,对海南槟榔园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槟榔黄化病发生,同时减少人工除草支出和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降低槟榔园生产管理成本,缩短槟榔树结果时间,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介绍
成果团队共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均在槟榔高效栽培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成员中有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槟榔方面的技术专家库成员,曾为海南多家槟榔种植公司、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槟榔生产上的技术难题。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横向合作重点项目50余项,鉴定成果7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制定相关行业或地方标准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出版或参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团队从2015年开始对槟榔园间作物开展了系统研究,并针对当前严重制约其发展的建园成本高及土肥利用差等产业瓶颈问题,对传统的建园模式、水肥高效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槟榔林下间种作物和间养畜禽等技术模式20多种,为该槟榔-香草兰间作模式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热带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26

张小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

科员/副研究员

综合评价

该成果针传统幼龄槟榔林存在的建园成本高、杂草生长快、土壤肥力不足和管理费时费工等问题,开展轻简化节本增效型幼龄槟榔林下间作柱花草技术研究。通过应用该成果,对槟榔园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槟榔黄化病发生,同时减少人工除草支出和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降低槟榔园生产管理成本,促进了节本增效,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该技术创新性较强,且技术先进、成熟,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该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