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风电研究团队开发了中尺度WRF气象模式和微尺度CFD模型耦合的多尺度复杂地形风场模拟方法,分析了模拟精度对边界层、积云对流、陆面过程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解决了降尺度过程中的湍流信息过度问题;研究了复杂地形风场与风力机尾流的微尺度耦合机理,考虑了大气稳定度、地表粗糙度等多种物理机制,建立了考虑风力机尾流蜿蜒与叠加效应的山地风场数据库,实现了复杂地形风资源的中短期高精度评估方法;开发了基于经验小波分解、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混合数据驱动模式的短时风场智能模型,实现了风电场发电量、机位风速风向的超短时精准预测,为风电场的并网定价提供可靠依据;构建了复杂地形区域风资源长、中、短、超短期的高效评估平台,应用于我国10余个风电工程中,总装机容量超过600MW。
(1)通过中微尺度耦合实现了复杂地形风电场发电量的准确评估,解决了降尺度过程中的湍流信息过度问题。
(2)考虑了风力机尾流效应与复杂地形风场的动态耦合作用,提高了复杂地形风电场发电量的评估精度。
(3)构建了多源数据驱动的风资源超短时预测方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确保多步预测过程的精准稳定。
重庆大学风电研究团队依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风工程及风资源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田村幸雄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杨庆山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黄国庆教授、王宇航教授、陈波教授等为科研骨干成员开展研究。实验室拥有直流式风洞实验室、HPC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等硬件设施,可开展大规模风能实验和模拟研究。在建大型回流式多功能风洞实验室可开展风、浪、流、龙卷风、下击暴流、冲刷等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风电结构试验。近年来,研究团队成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囊括了国际风工程三大奖项(风工程学会Davenport奖1人次、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Scanlan奖1人次、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Cermak奖2人次),发表SCI/EI论文8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规程规范6部。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低碳能源技术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评价时间:2023-11-23
综合评价
该成果为气象模拟和风能利用领域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可应用于山地风电场的前期设计、布局优化、运维并网阶段,通过所搭建的长、中、短、超短期的风资源高效评估平台,精准分析指定区域的风资源年发电量,可增强风电场规划设计的可靠性,显著提高风电场并网收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