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智能玉米精量播种机

智能玉米精量播种机

发布时间: 2023-10-17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玉米精量播种机,其包括用于控制种穴补水装置及施肥装置启动、关闭、输出速率的农用物料控制系统,该农用物料控制系统包括定位模块、肥量控制模块、水量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与上述各功能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定位模块采集的地理位置信息及不同农田小区具有的不同环境因素,对肥量控制模块、水量控制模块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实现不同农田小区投入不同农用物料的精准耕作。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小区处方图、调控差异,精准调整农用物料的施用位置、数量、时间,优化作物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物料的科学利用率,在节本增效的同时减少剩余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成果亮点
其特点在于实现了玉米种子的精确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了对土壤的破坏,节省了种子资源。 该智能玉米精量播种机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播种情况和周围环境,自动调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等参数,以确保播种效果和玉米生长的一致性。此外,该专利技术的播种机还具有开沟、覆土、镇压等功能,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的全过程,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 另外,该专利技术还引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历史种植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玉米的生长趋势和病虫害发生的风险,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决策和预警服务。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资源所科研系统由7个实验室(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院重点实验室、1个院工程实验室和1个所重点实验室)和3个台站组成,分别是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所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千烟洲生态试验站。  地理资源所共有在编职工651人,包括“两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5人。 2022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作为第三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作为第五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 研究团队:娄金勇,蔡晓光,王春晶,霍成良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地理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18

马啸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

副院长、纪委书记、系主任、教授

综合评价

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首先,该成果通过将智能化技术与玉米播种工艺相结合,实现了精确播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其次,该成果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播种机具设计等先进技术,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大大提高玉米播种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该成果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扩展到农业生产、饲料加工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同时,评价专家组也认为该成果的研制成功对于我国玉米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此成果的推广应用,并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同时,希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继续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