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面向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的多模式微型化人机交互接口技术

面向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的多模式微型化人机交互接口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10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股权融资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航空航天技术
成果介绍
本课题针对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系统开展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基于脑电、肌电生物电信号及语音信号的多模式、微型化、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接口系统,以快速、可靠地提取并识别脑电、肌电、语音信号,将之转换为太空服务机器人的作业任务和动作指令,并通过已开发的服务机器人验证模拟航天特因环境下该系统的可行性,探索多模式人机交互接口技术的实用化方法,为我国出舱活动机器人未来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应用提供可行性技术依据。
成果亮点
(1)利用微纳工艺制作新型生物电传感器代替原来的(湿)电极获取脑电、肌电信号,可以直接穿过角质层但不损坏真皮层,提高信噪比。减小运动伪差,延长使用时间。 (2)将多模式生物信号的采集、放大、处理、太空机器人任务级目标控制信号的生成及传输等功能,集成为微型无线生物信号处理模块。(3)将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命令级机器人系统升级为多模式人机交互接口的任务级太空机器人系统;建立面向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的微型化多模式生物信号人机交互接口系统。 (4)在模拟航天失重等特因环境下,验证多模式生物信号采集、特征提取的可靠性,验证多模式人机交互接口控制太空服务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
团队介绍
南开大学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70人,其中教授951人、副教授872人;有博士生导师979人、硕士生导师82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3人、青年拔尖人才27人,青年学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0余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8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
成果资料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0-16

师杨

国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综合评价

课题组在系统的研发和测试过程中,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项目所开发的多模式微型化人机交互平台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特因模拟环境下进行各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项目开发的样机已经具备航天特因模拟环境所要求的技术特征。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将推动多模式脑机接口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