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带雨林树木Calophyllum lanigerum分离到的的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 Calanolide A具有较强的抗HIV-1活性。Calanolide A能够和HIV-1逆转录酶的两个部位键合,一个在键合其它的NNRTI的“口袋”部位的疏水区内,另一个在“口袋”外,因而与逆转录酶有复合的作用模式,和其他非核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这对发挥药物的整体疗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期研究显示,11-去甲-12-羰基-calanolide A具有与天然产物相当的抗HIV-1生物活性,但治疗指数比(+)- Calanolide A明显提高。随后,围绕11-去甲-12-羰基-calanolide A进行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化合物F18体外抗HIV-1活性及治疗指数均比天产物高10倍以上。经多次体外药效学实验证实,该化合物的抗HIV-1生物活性与上市药物耐韦拉平相当,并且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更重要的是,F18对临床主要的耐药病毒株Y181C(对耐韦拉平等药物不敏感)也具有很高的抑制作用。
目前市场上仅有5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艾滋病治疗,且均有明显的耐药性。另外,现在市场上还没有来源于天然产物的抗艾滋病药物。本项目主要优点是F18是天然产物Calanolide A(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类似物,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其他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具有独特作用机制以及毒性低的特点。与天然(+)-calanolide A相比,F18减少了两个手性中心,工业合成大大简化,并实现了公斤级的合成中试规模。F18其体外抗HIV-1活性(EC50=***)及治疗指数均(TI=1417)均比(+)-calanolide A高10倍以上。F18的抗HIV-1生物活性与上市药物奈韦拉平相当,对临床主要的耐药病毒株Y181C也具有很高的抑制作用。F18的主要耐药突变位为L100I,与其它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等临床用药耐药位点不同,无交叉耐药性,同时具有显著协同作用的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以寻找和研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药物为主要方向,坚持以创新药物为重点,以天然产物为特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药物所学科齐全,下设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合成、药物筛选、药物晶型、药物制剂、药物代谢、新药开发、安全评价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强的药物研发能力。近年来着重依靠平台建设,推动夯实自身实力,现建有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校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同时拥有6家所属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用生态循环体系。药物所重视人才培养,现有职工500余名,其中40%具有高级职称,先后拥有六名两院院士,以及130余名国家各级专家及人才称号获得者。 建所六十年来,药物所已研制上市新药百余种, 获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132项,其中以人工麝香、高三尖杉酯碱、联苯双酯、双环醇、丁苯酞、金水宝、艾瑞昔布、丹参多酚酸、桑枝总生物碱等为代表的原创新药22项。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药学创新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药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11
综合评价
相关数据显示,抗艾滋病药物市场规模正在迅速膨胀,艾滋病药物的年销量增长率约为13%~15%。而目前我国使用的20余种抗艾滋病药物均为仿制品,尚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因此,抗艾药品市场潜力巨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