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杂合膜纳米疫苗——个性化、定制化的肿瘤疫苗平台技术

杂合膜纳米疫苗——个性化、定制化的肿瘤疫苗平台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0-08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成果介绍
通过膜融合技术将肿瘤细胞膜抗原信息和细菌膜佐剂信息共同展示在纳米颗粒表面,构建出个性化杂合膜纳米疫苗,解决了抗原佐剂的共递送难题。同时通过使用细菌内膜作为免疫佐剂来改善自体起源的肿瘤细胞膜免疫原性不足的缺点,该杂合膜纳米疫苗能够在体内协同激活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并使效应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时序性的发挥作用。实现了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高效防止术后复发,同时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可高达100%。该疫苗体系还能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可以避免肿瘤二次侵袭,对于基因易感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实体瘤患者有重要意义。
成果亮点
1)纳米杂合膜肿瘤疫苗的制备:从新鲜的肿瘤组织中获取的肿瘤细胞膜作为肿瘤抗原,并提取大肠杆菌细胞膜作为佐剂,取肿瘤生物膜和实验室预先制备好的细菌内膜(无热原)制成杂合膜后覆盖在聚合物纳米颗粒上,制备出杂合膜包备PLGA纳米内核的个性化肿瘤疫苗形式。 2)纳米杂合膜肿瘤可以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产生:杂合肿瘤疫苗具有将抗原和佐剂递送到同一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除此以外评估了杂合膜疫苗可以增强体内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提升抗肿瘤免疫效果并分析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3)纳米杂合膜肿瘤疫苗的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价:在小动物的实体瘤术后复发预防模型中(包括两种乳腺癌模型、黑色素瘤模型以及结肠癌模型),研究该疫苗的预后治疗果。
团队介绍
国家纳米中心现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涵盖了纳米器件、纳米材料、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纳米表征、纳米标准、纳米制造与应用基础等6个研究室。纳米中心于2018年后成立了理论室、纳米加工实验室及智能传感室,此外还建有一个雾霾健康效应与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北京市工程中心(北京市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北京市科普基地、北京市纳米材料研发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纳米材料研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纳米中心设有纳米技术发展部,建有纳米检测、纳米加工和纳米生物技术3个技术支撑平台,1个发展研究中心,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纳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纳米中心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期刊《Nanoscale》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纳米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 (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评价时间:2023-11-17

王金合

上海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目前急需研发适合罕见肿瘤患者的针对性疗法,特别是针对罕见肿瘤特点的通用型和广谱型的肿瘤治疗性免疫疫苗技术,将极大的缩短罕见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周期,使更多的罕见肿瘤患者有药可医,获得临床治疗机会。以上需求的实现,有望解决罕见肿瘤患者少药无药的临床现状,对于打破罕见肿瘤的治疗瓶颈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临床影响力。但其效益回报周期较长,且目前仍属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正式投入。仍需要不断探索。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