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开发的金属氧化物/多空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已经在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等两企业得到了应用,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采用本项目研发的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90 Wh/kg,可稳定循环1000次。生产的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以及北斗导航等航天装备中,产生经济效益16617万元,新增利润2668万元。
本项目推动了能源化学、物理化学和材料化学学科的融合,为高性能二次电池提供了高效的电极材料和切实有效的制备技术,为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1)发明了新型杂化共轭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作为载体材料增强了碳材料与金属氧化物的结合力,提高复合材料稳定性。
(2)国际上首次发明了竞争吸附再沉积调控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方法,通过碳载体表面修饰、配体分子结构调控、纳米颗粒成核与生长的动力学控制,实现了多层复合碳/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
(3)发明了高分子辅助金属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宏量制备方法。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绿色化工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化工学会)
评价时间:2023-12-10
综合评价
该成果开发了高性能杂化共轭多孔碳及其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电极以应用于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对高电化学性能碳材料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较强,且技术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但该市场很快会出现多种技术路线,产品竞争会很激烈。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