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酰胺的制备方法,以醛衍生物和甲酰胺衍生物为反应底物,以碘化物为催化剂,叔丁醇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通过脱羰双自由基交叉偶联反应制备得到酰胺;其中,所述醛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为:式中,R1选自:萘基、杂环、烯烃基或单取代芳基所述碘化物选自:碘化钠、碘化钾、碘化亚铜、碘化锂、碘单质、四正丁基碘化铵、四正庚基碘化铵、四甲基碘化铵苄基三甲基碘化铵中的一种。由于本发明采用碘化物作为催化剂,利用双自由基交叉偶联法制备酰胺,避免使用传统的价格昂贵且毒性较大金属催化剂与繁琐的实验方法,使反应更简便易行,更安全更绿色更经济,而且反应条件相当温和,后处理更加简单,具备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成果亮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酰胺的方法,保证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的同时,降低昂贵的或者毒性高的催化剂的使用,使制备过程更绿色环保,更经济。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酰胺的方法,以醛衍生物和甲酰胺衍生物为反应底物,以碘化物为催化剂,叔丁醇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通过脱羰双自由基交叉偶联反应制备得到酰胺;
团队介绍
发明人:
万小兵 刘召军 张杰 陈书林 时二波 徐元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