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阵列的偏振出光发光二极管。它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由工作区衬底n型区、p型区、量子阱和纳米颗粒阵列结构组成的。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LED的出光表面上直接制备纳米颗粒阵列,由纳米颗粒构成线光栅的偏振结构,以获得偏振出光,其光栅周期为50~400nm,占空比为***~***,厚度为50~400nm纳米,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200nm。与现有技术线光栅偏振器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偏振出光发光二极管制备简便,降低成本,且具有良好的偏振消光比和透过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偏振消光比和透过率的发光二极管。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振出光发光二极管,它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衬底,n型层,量子阱,p型层;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p型层的出光表面上设置偏振结构,所述的偏振结构为纳米颗粒阵列光栅,其光栅的周期为60~400nm,占空比为***~***,厚度为60~400nm。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200nm。所述纳米颗粒阵列的纳米颗粒堆积结构为简单立方堆积结构或密堆积结构。所述纳米颗粒的材料为金属Al、Ag、Au、Cu、Ni、Cr,或它们的合金;也可以是半导体材料Si或ZnO;还可以是高分子材料聚苯乙烯或无机材料金属硫化物等。
发明人:
曹冰 邢贺 张桂菊 王钦华 俞强 何舜宇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1-16
综合评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颗粒阵列结构,先用光刻胶在LED出光表面上刻出光栅沟槽,再用液态的纳米颗粒填充沟槽,烘干成型,去除光刻胶,从而得到新的光栅,工艺流程较简便。
2.本发明在LED表面直接制备纳米颗粒阵列结构获得可以直接出射偏振光的有源光学器件,纳米颗粒结构和传统刻蚀技术相结合,易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设计和制造新型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有源光学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