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使纤维素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加工方法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使纤维素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加工方法

发布时间: 2023-09-27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成果介绍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使纤维素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加工方法,其包括:1)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预溶胀或预处理;2)添加助剂以增大抗菌药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对于不易溶于超临界CO2的亲水类抗菌药物采用超临界微乳/反胶束的方法使其间接溶解在超临界CO2中;3)将抗菌药物加入到高压设备的药槽中,排除空气,通入CO2,在32~120℃下,将容器内压力升至8~30MPa,得到超临界CO2流体,从而将纤维素纤维浸泡在超临界流体中;4)抗菌药物通过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进入预先溶胀的纤维素纤维,并且载药超临界CO2流体与纤维素纤维之间有不断进行的相对运动,泄压后抗菌药物停留在纤维素纤维内部无定型区内,形成能够缓释的载药纤维素纤维。
成果亮点
美容性纤维素纤维的功能性有多种类别,如抗菌、抗氧化、瘦身、美白、抗炎、抗皱、驱虫、保湿、凉爽、抗癌等,本发明主要针对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加工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使纤维素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预溶胀或预处理; 2)添加助剂以增大抗菌药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对于不易溶于超临界CO2流体的亲水类抗菌药物采用超临界微乳/反胶束的方法使其间接溶解在超临界CO2流体中; 3)将抗菌药物加入到高压设备的药槽中,排除空气,通入CO2,在32~120℃下,将容器内压力升至8~30MPa,得到超临界CO2流体,从而将纤维素纤维浸泡在超临界CO2流体中; 4)抗菌药物通过溶解在超临界CO2流体中进入预先溶胀的纤维素纤维,并且载药超临界CO2流体与纤维素纤维之间有不断进行的相对运动,泄压后抗菌药物停留在纤维素纤维内部的无定型区内,形成能够缓释的载药纤维素纤维。
团队介绍
发明人: 朱维维 龙家杰 施楣梧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1-16

刘全

苏州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本发明经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可将抗菌药物有效地携带入纤维素纤维表面及内部,且超临界CO2流体的溶胀作用可进一步扩大纤维素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大有效体积,使得更多抗菌药物进入到纤维素纤维中;最终纤维素纤维作为载药巨胶囊,具备良好的缓释效果。且与目前的微胶囊(环糊精、壳聚糖)包裹抗菌药物再与纤维通过结合键的方式粘接相比,手感更好。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