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团队致力于基于物联网的园区管网检测与安全防控技术的智能制造研究,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物联网综合安全管控,依托智能化物联网安全管控集成平台,作为智慧园区系统的核心,结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AI技术、5G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控制技术,对园内相关智能子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丰富建筑的综合使用功能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避免传统弱电各控制子系统的信息孤岛,确保园区内所有相关系统、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协同运行状态,从而为建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办公生产环境。物联网综合安防管控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在智能控制、数据安全、AI、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深度学习等方面,为智慧园区及楼宇智能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物理网安全管控集成管理平台、监控中心系统、指挥中心辅助决策系统、企业园区管理中枢等。
1.传感器网络:在园区管网各个节点和关键位置布置传感器,用于监测管道流量、压力、温度、漏水等参数。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实时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实现对管网的全面监测和数据采集。
2.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物联网平台收集和整合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可以提前预测管网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安全隐患,为维护和保障管网的稳定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3.远程监控与控制: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园区管网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中心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视管道运行状况、设备状态和报警信息,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整。这大大提高了管网的管理效率和响应能力,减少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4.故障诊断与维护: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和定位,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处理管道故障,并提供维护和修复的指导。同时,还可以进行管网设备的健康状况监测和预防性维护,提前识别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管网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 “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首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64人,其中9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级人才4名、省部级人才19名。近5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各类省部级奖励1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川渝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40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牵头制定传感网测试国际标准和物联网网络层标准技术报告,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49项(牵头制定国际3项,国家标准10项)。发明专利授权250项(PCT专利12项、美国专利授权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4篇。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工业物联网科技服务团 (重庆邮电大学)
评价时间:2023-10-08
综合评价
智慧园区以互联网为基础,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并能够根据园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这种高度智能化的园区架构带来了诸多益处。
首先,智慧园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设备、设施和人员之间的高效连接和交互。融入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终端可以相互联动,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同时,云计算的引入使得园区能够灵活响应各种需求,根据园区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灵活而个性化的定制。
其次,智慧园区通过一块屏幕或集中的管理平台,使园区的各个工作层面变得一目了然。实时监控可以帮助管理者随时掌握园区内各个部门的运营情况和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数据的同步传输和分析能够大大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率,从而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智慧园区的互联网化架构为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园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园区内不同方面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智慧园区的高效互联和个性化定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作环境,促进了企业创新和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