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高寒草地植物、动物资源传统地面调查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无人机+地面调查”的“空—地”结合调查监测模式,主要开展植物群落植被盖度、生物量、家畜种群数量、啮齿动物分布及秃斑地面积比例调查与监测,为草地管理和鼠害防控提供方法和技术。
采用大疆御Mavic 2 Pro专业版无人机作为数据采集平台,重点开展各类调查对象低空无人机遥感最佳航拍高度的遴选,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家畜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草原啮齿动物洞穴密度及秃斑地面积,草地退化程度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为中小尺度的草地实时动态高效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1.创新性:这项技术结合了无人机技术和地面调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空-地”结合调查监测模式。通过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拍,实现了对植物群落植被盖度、生物量、家畜种群数量、啮齿动物分布及秃斑地面积比例的高效调查与监测。
2.高效性:采用无人机进行遥感监测,可以显著提高调查和监测的效率。与传统的地面调查相比,无人机能够快速获取相关区域的空间遥感信息,对中小尺度的草地实现实时动态高效监测与评估。
3.精确性:由于无人机具有高精度的成像能力,因此可以获取到比传统地面调查更精确的数据。通过建立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实现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准确分析。此外,无人机也能准确获取家畜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草原啮齿动物洞穴密度及秃斑地面积等数据。
4.实时性:无人机具有实时图传功能,能够准确获取林草资源信息。这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违法征占林草地、毁林开荒等行为的现场拍照取证,极大地提高了林草资源管护的效率和效果。
5.前瞻性: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对区域内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进行高精度获取和分析,进而对未来的资源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制定前瞻性的资源保护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拥有四川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体系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草育种与栽培系、草地资源与生态系、草坪科学与工程系,开设草业科学和草坪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开办“3+2”本硕连读项目,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林肯大学合作现代草牧业振兴计划人才培养项目。
张新全,1965年出生,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四川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七届副理事长、四川省草学会理事长。作为专业负责人所在的草业科学专业2009年被评选为国家特色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2011年成功申报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地理学会)
评价时间:2023-09-24
综合评价
该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在草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实现了对草地资源的快速、准确调查和监测,具有高分辨率、全方位监测、实时动态监测等技术亮点。
该科技成果的商业模式可以采取技术转让、合作开发、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同时,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撑和创新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选的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正确使用,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更新换代和政策法规变动等因素对应用市场的影响,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不断完善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市场适应能力,以实现持续的商业成功和社会价值。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草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科技成果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前景,在正确使用和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可以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