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微型野生低矮牧草种子收获装置,包括手柄、装置开关、蓄电池、电线、直流电机、电机轴、收获刀具、收获腔、种子存储腔和种子取料开关,直流电机固定设置于收获腔内的顶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下,电机轴与收获刀具的中部固定连接,直流电机的电源端通过电线和装置开关与蓄电池连接,手柄设置于收获腔的上部,收获腔的下边缘部设置种子存储腔,种子存储腔外侧设置种子取料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天然草地植株低矮的野生牧草种子的收获技术,解决野生低矮禾本科牧草种子的收获完全依赖人工的局面,减轻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成果亮点
1.创新性的电机设计:该装置采用了直流电机作为核心驱动部件,能够精确控制转速和转向,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牧草种子收获。此外,直流电机的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和操作。
2.高效灵活的收获机构:该装置的收获刀具设计巧妙,能够在收获过程中迅速将牧草种子与母株分离,并采用螺旋输送机构将种子输送到收获腔内。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收获效率,还能够有效避免种子的损失和损伤。
3.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该装置的手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持舒适,操作灵活,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此外,装置开关和种子取料开关等部件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便捷性。
4.可持续性的环保设计:该装置采用了环保材料制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装置内部的种子存储腔设计合理,能够保证种子的完整性,减少浪费。
5.可靠的安全保护:为了防止意外伤害,该装置还配备了安全保护装置,可以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刀具等危险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在创新性的电机设计、高效灵活的收获机构、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可持续性的环保设计和可靠的安全保护等方面。这些技术亮点使得该装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能够大大提高牧草种子的收获效率.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
2022年,地理资源所新争取各类项目510项,其中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11项、课题29项,新疆三次科考项目1项、课题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项(面上39项,青年34项,外青3项,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青3项,优青4项,重大项目1项、课题1项,重点基金2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3项,冻土专项项目(重点级)2项,组织间国际合作项目组织间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级)1项);新增先导A类专项课题1项,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项目1项。目前主持在研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28项,课题104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2项、专题13项;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3项、课题19项;院先导专项项目8项,课题39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项目1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地理学会)
评价时间:2023-09-28
黄琳凯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副院长
特聘三级教授,博导,副院长
综合评价
该科技成果针对野生低矮牧草种子收获的难题,设计了一种手持式微型收获装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等多个优点。
具体来说,该装置通过高效切割和精确收集的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牧草种子从母株上分离,并收集到装置中。同时,整个装置设计精巧、操作简便,且为手持式,方便在野外进行操作,适用于各种需要收集野生牧草种子的场景,如草原生态修复、草地畜牧业等。此外,该装置采用了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在技术层面上,该装置融合了机械设计、生物学和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实现了高效、准确的牧草种子收获。其创新性的设计也使其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设计,实现一器多用,适应不同种类的牧草种子收获。
在应用市场上,该科技成果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野生低矮牧草种子的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性,因此该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其环保、高效、便携的特点也将使其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未来发展方向上,该装置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实现一器多用。
该手持式微型野生低矮牧草种子收获装置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等多个优点,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色,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