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石墨烯-红外辐射高效导热及散热涂层技术、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电蓄热采暖系统、热波共振复合传热技术

石墨烯-红外辐射高效导热及散热涂层技术、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电蓄热采暖系统、热波共振复合传热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9-15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
成果介绍
(1) 石墨烯-红外辐射高效导热、散热涂层技术: 一种全新的电子、电器产品导热、散热技术,尤其适合大中型电器、电子设备的散热。涂层的厚度薄、强度高、耐划伤、易清洁,具有超过石墨的导热率和接近黑体的红外辐射率,具有优良的传热和散热效率。 (2) 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太阳能热水相结合的热电联产多能板,是通过在光伏组件内架设集管冷却电池组件,将光电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吸收传递,由其连接的管路将热量导出组件结构,并由外界储热装置收集,提供给后续所需热能末端设备使用。 (3) 电蓄热采暖系统: 能够把余热、废热、谷电热及太阳能集热吸收并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把它释放出来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储热技术,利用该相变技术在谷电时间进行电热蓄热可用于建筑供暖,对于电网的电力调峰以及用户供暖运行成本都具有很好的价值。 (4) 热波共振复合传热技术: 利用共振特性建立的传热体系。传热结构及器件具有热阻小、温差小、能够一体化设计以及成本相对低等特点。其具有比现有技术体系更优异的传热特性。主要适合热流密度高、热功率大的元器件散热应用,或者吸热应用。
成果亮点
(1) 石墨烯-红外辐射高效导热、散热涂层技术: 将热量均匀地快速传导在二维平面上,有效地将热量转移。一方面,可以由外界冷却媒介带走;另一方面,在整个表面上还具有高红外辐射散热的功能,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散发到外界环境空间,保证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组件、LED灯、大型显示屏、大型变压器等的正常工作。 (2) 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 降低了太阳能热电联产多能板组件的温度,提高了组件的发电效率。让太阳能能源利用率大为提高,使太阳能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同时还结合了先进的石墨烯高导热材料、红外辐射材料以及良好的纳米绝热材料技术,让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3) 电蓄热采暖系统: 利用相变技术的谷电蓄热供暖方案,降低运行成本,为燃煤锅炉替代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能为电力调峰做出贡献。 (4) 热波共振复合传热技术: 是一种有序的传热,所以传热结构及器件的导热系数可以做到很大,是铜的导热系数的成数倍或几十倍,这一点与应用环境和安装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器件有良好的匀温特性,比如用该技术制作的平面板状散热器测定其表面温差在3~5℃之间。
团队介绍
上海大学理学院是以从事现代基础科学理论及其相关应用科学技术基础为主的基础性、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可持续能源研究院、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5个部门。拥有覆盖博士、硕士、学士完整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2个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化学)、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5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拥有7个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平台(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教育部工程中心、上海市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与服务平台、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数学),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数学、物理),1个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上海大学数学实践工作站以及数学基础实验室、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等3个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技术交易专业科技服务团(上海) (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评价时间:2023-11-28

刘佳怡

上海技术交易所

技术经理

综合评价

太阳能热电联产应用系统将光伏发电与太阳能热水相结合,提高热电联产效率。电蓄热采暖系统利用相变技术将余热、废热等储存,降低供暖成本,有助于电力调峰。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