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无标记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

无标记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9-1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医药生物技术
成果介绍
无标记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 将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微阵列、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识别 和高分辨椭偏光学成像技术相结合而发展成的具有无标记、高灵敏 度、高通量特点的新型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独 立自主知识产权。 与现有临床体外诊断方法相比,无标记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在 检测时间、样品消耗、检测成本和操作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能 够在面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时,同 时满足高通量和高灵敏度检测的要求
成果亮点
 检测时间:1-120 分钟可调;  样品流量:1-1000 微升;  检测结果读取时间:小于 10 秒钟;  检测灵敏度:优于 ***(标准试剂盒)。
团队介绍
技术团队由靳刚研究员、牛宇副研究员、冯冉冉副研究员和于 桂清主管组成。 靳刚研究员于 1993 年获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和 ESPCI 物理学博士,先后出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合作研究员、瑞典 林雪平大学客座科学家、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客座教授和韩国亚洲纳 米生物科技研究所国际研究员。1996 年至今任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过中国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 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十五”重 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生 物芯片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 物物理技术分会理事和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发展战略重点规划专家。 靳刚研究员主要从事光学纳米检测和生物分子测试技术研究、二维 纳米生物材料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研究。 目前,靳刚研究员已发表科技报告 200 多篇,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 报告 50 余次,申请专利 30 余项。 牛宇副研究员、冯冉冉副研究员和于桂清主管分别负责生物医 学、表面化学和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中医药文化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华中医药学会) 评价时间:2023-09-16

郭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综合评价

专家还对该技术的产业化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如抗体筛选、药物亲合力测定、食品过敏原鉴定、病毒检测、环境指标监测等。如果该技术能够进一步研发和应用,将有助于推进新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专家对无标记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创新性,但其应用市场仍需进一步开拓和挖掘。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