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壤土”技术就是在开采新鲜面(岩土)上模拟两层结构——全风化层(腐殖质层)和强风化层(淋溶层),类似自然界固有的壤土结构。
种子的根系在模拟的全风化层(腐殖质层)发芽,穿过强风化层(淋溶层),扎入岩(土)体中,成为类似锚杆的作用(自然山体固有现象)。同时根系对重金属离子阻隔、吸附、削减污染。植被近野生状态,回归了群落的多样性,无需人工管理,自然生长。该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是该目录116项绿色技术中唯一的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同时列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
技术解决了73°以下高陡边坡地灾隐患、固土难、水土保持差、植被单一、养护投入大的难题,实现树种在岩石上长出大树,植被自然生长,与周边山体相似度90%以上,无需人工管理、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新增碳汇。填补了行业的技术空白。
技术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以及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
技术获得权威机构成果鉴定: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鉴定(中色协科(评)字[2019]第111号),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鉴定(中色协科(评)字[2021]第130号)评价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获得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苏经信鉴字[2018]96号)评价为“国内领先”。
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4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写入行业团体标准T/CAGHP 050《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地方标准DB43/T 2057《矿山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标准》。
团队负责人张波,水工环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设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基地 》副主任;国资委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研究院绿色矿山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绿色产业防治联盟 副秘书长;苏州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企业兼职硕士生导师;《矿产勘查》编委会 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协会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 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国际生态修复协会(SER)会员 认证生态修复师(SER CERP)。作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协会特邀专家,参与标准、方案等评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轻金属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评价时间:2023-10-26
综合评价
该成果主要采用纯生物方法依托类壤土基质重塑适宜植物生长及抗冲刷力强的土层结构,实现国内近300多个不同气候地区的矿山生境恢复,主要通过治理手段、植物种子种类控制比例方法、基质组成物质配制方法的技术创新,建立不同气候条件下类壤土基质选材及配比、植物种子物种选择及配比、类壤土基质设计厚度、基质喷播工艺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矿山恢复生境领域技术的根本性创新。
使用该成果已在无锡勤新、德兴铜矿、山东九顶山等地广泛使用且取得了优异的效果,持续多年的研究及深入的实践应用已形成丰富的基质配制库和多样性的植物种类调用名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后续拓宽类壤土基质技术现适用领域,应用于公路铁路工程形成边坡的治理修复、河道边坡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园林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亦可推广应用于修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荒漠化土地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