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建筑领域碳达峰政策,促进民用建筑绿色低碳转型,降低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根据《关于发布2021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研编计划(第二批)的通知》 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指南共包括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与选材;5.施工与用材;6.使用与维护;7.拆除与处置;8.创新。
本指南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指南自2023年7月20日起实施。
1.系统性:该标准综合考虑了建筑的整体能耗、材料使用、室内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从建筑的整体设计到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估,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2.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该标准鼓励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该标准强调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新型建筑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室内环境质量:该标准关注建筑内部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采光、通风、照明、空气质量等因素,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5. 数据化管理:该标准引入了数据化管理的概念,通过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是我国城市领域的国家科技社团和知名智库,在生态、绿色、低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研究发展领域具有明显领先优势。学会聚焦城市生态、社会、经济、文化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核心,服务城市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中央、地方决策。通过建立广泛、诚信、有效的全球性创业和科研协作网络,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一体的开放性组织网络,富有进取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依托深厚广博的科研资源,凭借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引领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城镇化。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创新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评价时间:2023-08-28
综合评价
建筑领域相关碳排放约占社会总碳排放的 50%左右,范围涵盖了建材生产制造、建筑施工、运行使用以及维护、改造和拆除,产业链长、涉及的主体多,与电力和工业相比,具有整体实施难度高、影响因素多的特点。低碳建筑的研究在十余年前就已有开展,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建筑碳排放相关标准的完善,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成为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直接体现。
该项成果为深入贯彻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的要求,促进民用建筑从设计、建造、运行到报废拆除全过程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提出民用建筑从设计与选材、施工与用材、使用与维护、拆除与处置四个阶段全寿命期内的低碳性能评价,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具有一定的行业指导作用。
该项成果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标准,推动了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同时,通过要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有效地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评价标准的引入,切实考虑人们的居住体验,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使人们在建筑内部得到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另外,低碳建筑实施需要大量的绿色技术和绿色材料,促使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室内环境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市场空间较大,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