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赤泥堆场原位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

赤泥堆场原位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08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先进环保产业
成果介绍
赤泥综合利用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赤泥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累积堆存量超过16亿吨,赤泥综合利用率不足10%,针对赤泥碱性强、易板结、综合利用难度大等问题,采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工业和农业多源固废为主要原料,研发了赤泥土壤化复合改良修复剂,并引入耐性微生物菌株进行驱动修复,最终结合植物修复,从而达到堆存赤泥的盐碱调控、团聚体构建、养分调理等多重功效,促使赤泥的土壤性质得到综合改善,提高赤泥土壤的持水、保肥、透气性能,为植物、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堆场还林、还耕提供基础条件。赤泥堆场修复后土壤肥力高于旱地Ⅰ级标准,种植的植被绿化覆盖率大于>95%,并在赤泥堆场上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群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赤泥堆场原位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为赤泥提供了可大规模消纳的土壤化处置利用技术,避免了赤泥堆存带来的安全及环境隐患,改善了尾矿库生态环境。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后可种植牧草、能源植物等经济作物,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应用后,除实现赤泥堆场种植经济作物收益外,还有增加碳汇的效益。
成果亮点
(1)开发了针对高温拜耳法赤泥的复合型土壤化改良剂及赤泥土壤改良技术,首次实现了高温拜耳法赤泥堆场的无土原位修复; (2)首创了基于耐盐碱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作用的赤泥堆场生态群落系统构建技术,提高了赤泥堆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以赤泥土壤改良技术、赤泥堆场生态群落构建技术为基础,通过化学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驱动修复的协同耦合作用,形成了赤泥堆场无土原位修复技术,首次实现了高温拜耳法赤泥堆场的还耕利用。
团队介绍
项目完成单位: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国轻金属专业领域唯一的大型科研机构,是我国铝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重大、关键和前瞻技术的研发基地,基础研究及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孵化与转化基地。 项目完成人:康泽双、刘中凯、闫琨、张腾飞、田野、孙凤娟、李花霞、雷树喜、曹瑞雪、范泽坤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先进结构材料科技服务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评价时间:2023-08-17

陶超凡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

综合评价

此项技术可直接利用赤泥进行土壤化生态修复,在赤泥堆场上构建完整的生态群落,不需覆客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仅节约土壤资源,更能实现赤泥就地资源利用,有助于铝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应用后指标稳定,取得了显著效果,技术成熟,适用性强,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积极开展赤泥堆场的土壤化生态恢复工作,是承担社会环境治理的责任,也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赤泥规模化处置利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能增加企业碳汇,实现“碳中和”,在创造环境及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