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不仅是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而且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支出居世界第二,约1090亿美元。糖尿病创面修复市场份额高达150亿美元。此外,难愈性创面修复用生物材料已被列为《健康中国2030》重点领域,发展新型高活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前端科学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技术严重缺乏,导致我国高端皮肤修复再生生物医用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高端皮肤修复再生材料基本被国外垄断,成为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卡脖子技术”。本项目通过纳米组装和原位复合技术开发一种具有动态生物降解、高生物活性的伤口敷料材料,提升皮肤创伤修复能力。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可突破当前我国市场主要被性能更好的国外品牌所垄断的临床困难。本项目结合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活性水凝胶皮肤修复材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与国外水平并跑,实现弯道超车。
团队长期从事医用生物材料的研究,在糖尿病伤口敷料方面有很强的研究优势,同时,在水凝胶敷料的可控制备方面,相关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亮点一:糖尿病水凝胶敷料的优势
所设计的伤口敷料可以覆盖伤口并为外部感染提供临时屏障,并作为诱导模板指导皮肤细胞的重组以及随后的宿主组织的浸润和整合,对伤口愈合具有显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保湿性,有足够的物理和机械强度,以保证其完整性,避免因材料破损而引起外界细菌的侵入;适当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生化特性,以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
亮点二:水凝胶敷料的可控制备
结合生物黏附水凝胶的黏附性,所设计的水凝胶敷料材料可以封闭伤口提供止血作用,黏附水凝胶也可以长时间无缝贴附在伤口部位,避免因伤口接触外部环境而造成感染的潜在风险。将BSA引入具有RGD肽序列的刚性明胶链中,以增强细胞粘附和组织修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复合系统。因此,为了克服明胶水凝胶的纯软性和脆性,使其在体温下更加稳定,并降低其降解率,选用天然毒性极低的交联剂,明胶交联的刚性与BSA的柔性相结合,可以大大改善明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可以作为理想的水凝胶敷料。
团队研究方向为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化,入选上海市发展人才和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专家委员会理事。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委科技委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等15项科研项目。任Inter J Mol Sci 和 Gels等国际SCI期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Rev, Adv Funct Mater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与刘昌胜院士首次提出“材料生物学”新理论(Chem Rev, 2017),为医用材料与器械开发提供指导。申获国内外发明专利25项,开发PLA、PLGA、PLCL系列聚乳酸基医用级原料,入选“浙江创新馆核心展品”;攻克可吸收自增强骨钉关键技术,强度优于临床进口竞品,2021年获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优秀产品奖;研制2种高药担载率纳米制剂,建立1条可吸收微球管线;建设年产10万片新芙蓉膏贴产线,作为院内制剂辐射上万次乳腺炎患者。获评第九届国际康复医学与工程大会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创制系列高活性聚乳酸原料和医疗器械产品,在主产区进行产业应用,实现增产值5亿元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纳米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 (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评价时间:2023-11-14
综合评价
该成果通过纳米组装和原位复合技术开发一种具有动态生物降解、高生物活性的伤口敷料材料,提升皮肤创伤修复能力。该成果对传统伤口敷料行业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但该市场内存在多种同类型的产品,产品竞争会很激烈。
另外,因在产品产量的稳定性方面论证不足,要特别预防环保、健康与安全风险,并需要进一步明确原料、产品以及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需进一步优化产品成本,提高产能。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