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现代体外反搏(EECP)是由我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无创性辅助循环与生物反馈疗法与装置,作为我国首个通过美国FDA认证(1994年)的高端医疗仪器,已被纳入美国(ACC/AHA/ASA)、欧洲ESC及中华医学的临床指南推荐,出口应用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梅奥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等多个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均建有EECP治疗中心,是一种安全、高效、经济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慢性缺血性血管系统疾病非药物、非手术解决方案。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预后康复领域,EECP作为一种典型的被动式运动近年来开始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大量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证实EECP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与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大幅减少医疗费用,相对于目前临床的主动式心血管康复技术,其具有更安全(不增加血压计机体与心脏负担)、更优血流动力学效应、更广泛的适应症及更经济的优势。
然而,当前国内外的EECP仍然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理念,干预技术不精准,反馈控制信号单一,不能针对病种与目标脏器特异性及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精准反馈调控以达到最优临床获益;而装置方面,基于气压驱动的设计使得EECP设备庞大而笨重
成果亮点
本产品主要包括五项创新技术,涵括多生理状态脉搏波计算技术、即时血流动力学快速评估技术、新型闭环反馈控制技术、新型多物理场驱动技术及基于动态干预与深度学习的血管功能障碍诊断技术。最终集成为精准化、智能化、诊疗一体化及小型化的创新性装置。
(1)多生理状态脉搏波计算技术: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Frans van de Vosse教授团队合作,在深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GJHZ20200731095008026)的支持下机体血管网络脉搏波传递的快速计算分析技术,实现特殊生理(尤其是EECP)与病理特性对脉搏波传递影响的加载。国际上首次实现EECP干预治疗中人体血管系统压力与流量脉搏波的快速计算,为EECP技术与装置迈向精准化打下重要基础。
(2)即时血流动力学快速评估技术:当前国内外的EECP装置基于指脉容积波波形分析作为即时干预效果的评价手段。这种方法虽然方便简单,但却较为粗糙,不能准确地反映各重要脏器的血流与压力变化,成为一直限制EECP走向精准化的最关键瓶颈。我们在上述脉搏波算法基础上,结合深度人工智能算法,简化并提高血管树建模效率,形成一种高效而精准的新评估技术
团队介绍
杜健航: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目前担任中山大学国家卫健委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中山大学广东省辅助循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科学基金、深圳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Res(IF=***),Front Physiol(IF=***)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约15项目,获授权6项。为广东省科技厅编写医疗仪器行业报告(2018),为广东省卫健委编写生物医药行业报告(2019)。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