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藏苜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及其种繁技术

“藏苜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及其种繁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7-02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品种,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针对西藏蛋白饲草缺乏、本土育成的紫花苜蓿品种缺失的问题,通过杂交选择的方法,在西藏本土紫花苜蓿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突破,培育成功以西藏适宜区域种子高产和饲草高产为育种目标的西藏首个地方品种“藏苜1号紫花苜蓿”。该品种根系发达,营养品质高,具有广泛的适宜性,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海拔4000m以下的河谷区域灌溉栽培,饲草产量高且稳定,干草产量可达到16t/hm2以上。研究提出了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整合技术,将播种期调整到6月下旬至7月初,杂草少,植株长势良好;通过微肥喷施技术,将硼肥、锰肥、钼肥按比例混合稀释后,在苜蓿初花期、盛花期喷施,喷施微肥后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50-70%以上;通过在苜蓿开花时期放养蜜蜂辅助授粉,一般放养数量至少5箱/hm2,有利于苜蓿提高结籽率;通过排灌水渠整修、松土与疏苗、施肥除杂等管理措施的合理实施,在山南扎囊繁种,种子产量可达375kg/hm2以上。2020年《西藏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获得了地方标准认定,出版了《西藏牧草繁育研究进展》专著1部,基本解决了紫花苜蓿在西藏高原大面积种繁的关键技术屏障。
成果亮点
本品种是西藏育成的第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具有极强的耐寒旱性,在高寒地区种植产量高,其种子可以在西藏繁殖,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草在西藏种植,由于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降低化肥的使用量,由于其根系发达和多年生的特点可作为退化植被修复的优良种源。
团队介绍
此技术由西藏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组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该团队自2010年以来长期在西藏从事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和种繁工作,已经育成国审品紫花苜蓿新品种“中兰2号”,出版了紫花苜蓿专著2部、发明专利1项,编制了紫花苜蓿种繁和生产的技术规程,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成果。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评价时间:2023-09-28

付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教授

综合评价

经过专家组的综合评价,一致认为“藏苜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及其种繁技术在创新基因、技术亮点和应用市场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成果在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通过推广应用该科技成果,不仅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和效益,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高原地区的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因此,专家组建议对该科技成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加强其推广和应用,为高原地区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建议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该科技成果的水平和实用性。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