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体内的发生的各种生物事件,因为分子成像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分子水平上非侵入性地研究活体中的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分子成像方式以了解在活的小动物和患者中疾病的功能和解剖信息。分子成像方法包括核医学成像(例如PET和SPECT)、光学成像(生物发光和荧光)、磁共振成像、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光学成像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使用,相对较高的通量和较短的采集时间。光学成像仪器和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使其成为小型动物研究的极佳工具,
尽管具有这些优点,但由于组织穿透能力差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光学成像探针数量有限,因此CLI成像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核成像方式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出色的定量性和易于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优势。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核成像方式和放射性碘(radioiodine,RI)已广泛用于临床甲状腺病学和肿瘤研究。但是,核成像方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低,以及购买和维护仪器的成本高。因此,它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可及性受到限制。所以,我们针对CLI成像这一新兴成像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发明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