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腹膜透析管与注射器的一次性连接保护装置

腹膜透析管与注射器的一次性连接保护装置

发布时间: 2023-05-25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成果介绍
我国有超过70万例患者正在接受肾脏替代疗法,其中腹膜透析的患者数有86644例,这一数量还以每年10%~12%的增长率逐年增加。腹膜透析治疗技术日臻成熟,但仍有10%~22%的概率发生腹膜透析管移位,表现为腹膜透析流出量减少、流速减慢或停止,腹部X线检查可见导管位置不当或移出真骨盆,严重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加重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操作为注射器加压冲击复位,此法通过注射器加压灌注的方式使管腔内液体产生漩涡,可加大对导管壁的冲击作用而冲洗掉导管内壁的小气泡或附着物,防止导管漂浮或堵塞,并且加压的瞬间作用力可使导管产生伸直的延展力,通过重力作用及导管开口指向腹腔底部,使移位的导管复位。加压冲击复位成功率高达95%,及其简单、经济、无创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导管移位后最常用的复位手段。
成果亮点
目前的注射器加压冲击操作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便利之处,首先,因为腹膜透析管直接与腹腔相通,所以操作过程的无菌要求极高,而现有操作的无菌处理非常有限,操作护士在彻底消毒并暴露腹膜透析管的钛接头后,仅用纱布包裹并用手一直握持,此法并不能保证操作过程中钛接头的绝对无菌。其次,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直用纱布握持钛接头,十分限制其抽取注射液的活动,因此常需要其他护士从旁协助,浪费人力资源。再者,护士用注射器加压推注的过程中阻力极大,护士一只手需握持纱布以包裹钛接头,同时另一只手需要用注射器加压推注,不符合人体力学标准,极大地降低了冲击效果,而且操作过程中由于纱布体积过大,往往遮蔽视野,导致操作过程容易滑脱,继而引起接触性感染,严重者会导致包裹性腹膜炎而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甚至手术
团队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张展

容错与移动计算研究中心

计算机系副主任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