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m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室间隔增厚引起左心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nowtract,LVOT)狭窄,进而导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增加,可引起胸痛、胸闷、晕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研究显示,LVOT梗阻越严重,临床症状越明显,预后也越差。肥厚型心肌病可起病于任何年龄,是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首位病因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在我国成人发病率为千分之二,约有260万患者,其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难题。现有治疗方案包括外科切除法,酒精消融法,右室起搏法,经心尖穿刺室间隔消融法(Liwen法)等,但有手术损伤大,风险高,效果差,不能预先准确避开正常传导束,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未能广泛开展。
传统方法获得跨主动脉瓣压力值的方法为先用猪尾导管测主动脉瓣上压力,然后将猪尾导管置入左心室再次测压,人工计算,得出跨瓣压力,因不是同时测量,存在误差。本发明的系统可实时监测跨主动脉瓣压力,通过消融肥厚的室间隔能长期改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梗阻相关临床症状,而且不需开胸,只需微创介入治疗,损伤小,病人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短效果好,可恢复患者的大部分生活工作能力,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安全的广泛开展应用,实时监测跨主动脉瓣压力,实时确定消融效果,避免了室间隔的过度消融导致的并发症,也避免了消融不足导致的治疗效果不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