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创新,起搏器由最初开胸植入单根导线起搏心室,逐步发展为经静脉植入2~3根导线以提供房室生理性起搏甚至双心室同步起搏。但导线拔除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需要在较大的电生理中心并由技术熟练的医生完成。导线脱位、血栓形成、三尖瓣反流以及感染等导线相关并发症不仅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且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如何克服导线的束缚进而完成起搏器的“无线”革命,是目前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领域。
1,可以实现无损心肌的真正心房心室的双腔起搏和感知。
2,一体化的无导线双腔起搏器,小巧细长,方便植入,输送鞘管既可以使用通用鞘管也可使用特制鞘管,选择更多,减少了输送器械限制。
3,更易更换。应用常用的抓捕器即可将起搏器抓出,而且静脉血管只要在取出时没有明显闭塞及夹层情况,均可再次植入,比不能取出的无导线起搏器更人性化。
4,即使起搏器脱落,因是细长结构的外形,易于用常用的抓捕器将起搏器抓出,且即刻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血管,瓣膜损伤的风险比其它头端有倒刺等固定系统的无导线起搏器明显减少。
5,因心房端有三个电极环,心室端也有三个电极环,可以实现多点起搏,选择最理想的起搏位点和起搏配对方式。
6,起搏器螺旋设计,不影响冠状静脉窦的血液回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于红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