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能够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逆行性凋亡,而跨角膜电刺激能够增加细胞的存活率。我们在活体动物上,通过使用视网膜共聚焦方法监测了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及存活。在大鼠身上进行视神经损伤,损伤前及损伤后3、7、15天记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及形态。视神经损伤后3天时,采用跨角膜电刺激发现刺激组与假刺激组相比有大量视网膜节细胞存活,七天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变小,15天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消失。形态学分析显示,在损伤早期假刺激组平均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细胞水肿、凋亡,而在刺激组细胞形态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与假刺激组相比,跨角膜电刺激能够对受损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提高受损细胞存活率。
电刺激视网膜及视神经做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能够激活视觉系统(视网膜及视神经),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这成为了电刺激装置能够在眼科临床中应用的依据,其有望能够治疗多种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目前诸多的研究试图阐述电刺激视觉系统的作用机制,多采用跨角膜电刺激或开放状态下的对受损视神经直接进行电刺激,但两种方法均有缺陷:首先,跨角膜电刺激其中刺激电极需要在表面麻醉作用下贴敷于角膜表面,患者无法长期耐受。而开放状态下对受损视神经及视网膜直接进行电刺激在临床中更是无法实现。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