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MRI成像设备都为单频单核素成像系统,其所包含的信息比较单一,无法反映生物体内肿瘤发生的多分子事件;多核素多频磁共振同步成像系统可以检测肿瘤离子动态平衡、能量代谢、分子靶点变化、肿瘤微环境变化等共同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分子事件,较现有技术的传统MRI能获得更加直接全面精准的影像数据。
与X线、CT、超声等影像技术相比,MRI优点突出,主要有:MRI多个参数具温度依赖性并能无创检测在体温度变化;实时监测消融过程中肿瘤信号的变化、评价消融效果;多参数成像、功能成像、软组织分辨率和对比度更佳;能清楚显示病灶与正常组织关系,MR引导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神经和血管损伤;超快速成像序列如梯度回波(GRE)、FLASH成像、回波平面成像(EP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等,使MR图像达到近乎实时显示的地步。
MRI因其上述优点现已被广泛用于微波消融的影像引导。然而常规微波消融系统和磁共振成像系统无法兼容,因其内一些关键部件及信号传输方式,在与MRI联机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图像质量和消融效果。目前现有的肿瘤微波消融实时测温是通过在微波消融仪内部安装测温模块,经温度传感器实现消融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反馈。然而这种操作模式反馈到界面上的温度只是消融天线针尖的局部温度,而非肿瘤消融区域的整体温度,这也将会产生如下影响:若肿瘤体积较大,达到设定温度时,只有针尖部及其周围肿瘤组织达到完全消融,而远端肿瘤组织未能达到设定消融温度,肿瘤组织杀伤不彻底;若使肿瘤消融完全则势必要增加微波功率或消融时间,然而无论增加二者中的任意一个,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平台期,甚至出现针尖周围组织的局部碳化,无法实现良好消融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张宏纪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