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镊单细胞筛选——该产品是光镊技术和介电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用于操控高精度大批量细胞、微生物(酵母,螺旋藻)。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光电膜结构层设计,梳齿状结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平面型接触结构、该设计增强薄膜接触面积、提高光子吸收率、提高载流子迁移,基于溅射制备工艺的薄膜参数研究,磁控溅射工艺制备法(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p/n型掺杂的薄膜(光电薄膜亮暗比达1:***,提升10倍左右)。
光电镊单细胞筛选产品优势:
①能够快速对细胞进行分析,迅速发现药物靶点,加速抗体药物研发进程;②抗体多样性进行最大化保留并筛选出高亲和力抗体,为抗体生产药物生产研发提供大量数据;③快速并高通量筛选出能够
高效表达分泌抗体的工程株,为抗体药物后续工艺生产节约时间。④无畸变、高分辨光路系统。
冯林: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杰青,
• 2004/09--2008/06 中国地质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学士;
• 2009/04--2011/03 日本东北大学 仿生机器人(Biorobotics)硕士;
• 2011/04--2014/03 日本名古屋大学 微纳米系统(Micro/Nano system)博士;
• 2011/04—2013/03 日本全球卓越中心(GCOE)特任研究员;
• 2013/04—2015/03 日本文部科学省(JSPS)特任研究员;
• 2015/04—2016/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尼桑)自动驾驶(ITS)研究开发部。
张鹏: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后。
杨家鹏: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专业:机械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后。
赵嘉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在读,专业:微纳米机器人。
张鹏: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创业投资专业科技服务团 (北京创业投资协会)
评价时间:2023-09-26
综合评价
未来微纳机器人真正产品化之后,其用户将是临床医生,并且可能将和现有的微创手术、血管介入机器人等技术形成互补和部分替代的关系:微纳机器人的性能更好,但是成本也会更高,那些普通的医疗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将没有必要通过微纳机器人来进行。
微纳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研发需要在早期阶段就与临床医生产生紧密合作,在需求端寻找临床现有技术的痛点和未满足需求,在应用端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纵观纳米技术的发展,单纯的合成一种纳米材料并研究他们的特殊性质的时代在慢慢过去。未来,人们会更关注如何把纳米材料整合成一个复杂的器件甚至系统,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医疗)微纳机器人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