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该项目建立了非完全信息下的多层级海上搜救一体化运行体系,实现海上搜救编队之间的协同管控;突破了基于北斗的海面持续动态环境下高精度定位技术,解决了海上搜救装备及搜救目标准确定位的难题;攻克了多源海量信息实时可信通信及落水精准告警技术,实现复杂海域风险智能感知与告警;提出了无缝协同精细化搜救方法,突破了基于多模式空地一体化融合的海上搜救航行路径规划与引导技术,实现了空海协同搜救。该项目研制了一系列核心设备,提高了海上应急救援的效率,降低了救援成本,打破了国外垄断,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核心业务系统已为我国大量的渔业船提供应急救援服务,并应用于东海第二飞行救助队海上救援。该项目得到以院士为代表的同行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已发表论文21篇,其中 SCI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 ,软件著作权5项,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亿元。
成果亮点
2015 年,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项目组,在军委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地方政府和企业等项目支持下,突破了非完全信息下的海上大区域应急救援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了架构畅、定位强、融合精、效率高的救援智能平台,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系统研发到应用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主要创新点如下: 1. 建立了非完全信息下的多层级海上搜救一体化运行体系,突破了跨平台 分布式海上搜救平台资源协同管控技术,解决了海上搜救编队之间的协同管控难题,搜救效率提升 60%以上,搜救成本降低了 70%以上。 2.突破了基于北斗的海面持续动态环境下高精度定位技术,构建了船舶及 船员不同载体运动特性约束下的北斗自适应定位模型,解决了海上搜救装备及搜救目标准确定位的难题,定位精度提升 70%以上,可用性提升至 ***%。 3. 攻克了多源海量信息实时可信通信及落水精准告警技术,构建了船舶航 行状态及作业人员动态行为智能监控模型,解决了复杂海域风险智能感知与告警难题,实现作业过程中风险预警时间小于 5 秒及落水实时告警时间小于 1 秒。
团队介绍
项目主要完成人刘小峰、毛亿、盛寅、杨毅均为河海大学教师,瞿逢重、魏艳为浙江大学教师,徐颖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犇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蕊、王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胡雨昕为浙江中裕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上述六家单位长期以来在海上搜救、导航等领域形成了“产、学、研”的合作联盟。在本项目中,河海大学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完成多层级海上搜救一体化运行体系和无缝协同精细化搜救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参与项目总体设计,并负责多源海量信息实时可信通信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参与项目总体设计,并负责高精度北斗多频多模定位方法设计与实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负责海上无人机运控软件模块和海量数据处理软件模块的研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本项目海上搜救平台架构设计及软件的研制;浙江中裕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海上应急救援定位及通信硬件设备的研制。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