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脊柱穿刺体位辅助装置

脊柱穿刺体位辅助装置

发布时间: 2023-03-03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成果介绍
脊柱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疗操作,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炎症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脊髓病变、疑有颅内占位病变、对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气脑、椎管造影等;亦用于因脑脊液压力过高的放液(减压)和注入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脊柱穿刺操作需要病人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在常规的脊柱穿刺过程中,病人直接蜷缩侧躺在穿刺病床上,自主保持穿刺姿势,对于疼痛耐受能力较差的病人,通常还需要多个医疗人员对病人的穿刺体位辅助固定,操作不便。
成果亮点
(1)本发明分别通过对穿刺病人的胸腹部、肩部和下肢进行辅助定位,使穿刺病人背部的脊柱形成稳定的前屈穿刺姿态,而穿刺病人没有定位的其他部位则可以自由活动调整,不会对穿刺病人造成明显的禁锢感觉,减轻了病人对穿刺的心理压力。 (2)本发明的腹部定位抱枕升降设置,肩部定位支架随腹部定位抱枕升降设置,同时还可调节肩部定位叉的宽度和定位位置,下肢定位支架可以调节下肢止位柱之间的宽度和定位位置,连接定位结构的悬臂采用带摆角定位机构的多臂架悬臂,能够适用于不同体格的穿刺病人进行调整定位,较固定容纳空间的定位方式适应性更高。 (3)本发明的腹部定位支架、肩部定位支架和下肢定位支架分别通过悬臂与穿刺床一侧的基座连接,所有连接结构均从穿刺床面向穿刺病人的一侧引出,在背对穿刺病人的穿刺床另一侧穿刺区域不设置连接结构,为穿刺空间腾出更多的操作空间,有利于穿刺操作的开展。
团队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医学高等学府,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0

张海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副院长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03-20

黄剑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的行为。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