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RNAi建立互作蛋白对植原体传播影响的方法。所述植原体为小麦蓝矮植原体,所述介体为异沙叶蝉,所述互作蛋白为异沙叶蝉微管蛋白;所述方法包括:合成互作蛋白基因dsRNA和dsGFP,分别将互作蛋白基因dsRNA和dsGFP饲喂介体,利用qRT‑PCR检测小麦蓝矮植原体基因表达,将染毒介体感染健康小麦测定传毒效率,明确互作蛋白对植原体传播影响。本发明探明了异沙叶蝉微管蛋白对小麦蓝矮植原体的传播影响,为后续研究植原体与介体的互作奠定基础
植原体是一种依赖介体昆虫传播,专性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细胞壁,隶属软壁菌门柔膜菌纲(Class Mollicutes,phylum Tenericutes)。通常发现一种新的植原体病害时,传播介体的鉴定主要针对患病植物附近发现的昆虫种类进行,常用方法是使用粘性诱捕、网扫等将其捕获,重点选取带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进行检测,确定其体内是否含有植原体。早期通过电镜观察昆虫介体中的植原体,后期随PCR技术发展,通过提取昆虫DNA确定带毒昆虫。
小麦蓝矮病(Wheat blue dwarf disease,WBD)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认为该病害主要发生在间作套种、麦草覆盖的旱塬地区和小麦灌溉区。小麦蓝矮病的广泛发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是继黄矮病后又一个重要小麦病害,引起小麦矮缩、丛枝、不育等症状。近些年禾秆还田面积扩大,为传播介体繁衍生息提供有利农田小环境;全球温度升高,增加了传播介体活动周期,各项因素促使介体数量急剧上升,造成病害随介体迁飞广泛传播,导致周期性大爆发。传毒介体的的数量决定发病程度的高低,介体传毒成为病害流行的重要中心环节。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员单位。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2-12-28
综合评价
本发明目的在于揭示出介体异沙叶蝉互作蛋白中的微管蛋白对小麦蓝矮植原体(WBDp)传播的影响,为后续研究病原与介体的互作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通过RNAi建立互作蛋白对植原体传播影响的方法来解决本领域内的这种需要。本发明所述方法涉及的植原体为小麦蓝矮植原体,介体为异沙叶蝉,互作蛋白为异沙叶蝉微管蛋白。本发明的技术思路在于:合成互作蛋白基因dsRNA和dsGFP,分别将互作蛋白基因dsRNA和dsGFP饲喂介体,利用qRT-PCR检测小麦蓝矮植原体基因表达,将染毒介体感染健康小麦测定传毒效率,明确互作蛋白对植原体传播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