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有商业化原料,通过物理与化学改性、配方与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开发了系列满足应用标准的系列可降解包装材料及制品。开发的材料具有完全可生物降解特性、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可用于膜袋类产品、吸塑类产品、注塑类产品、3D打印、挤出以及纤维类产品。同时,根据产品需求还可赋予包装产品抗菌、抗紫外、抗静电、阻燃等功能特性。
聚乳酸(PLA)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体内可完全吸收代谢;性价比极高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废奔后可完全降解,减少白色污染;碳足迹仅为传统塑料的25%等优点而成为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高分子材料。但它存在结晶速率慢而导致接近温度较低的问题,在外源型成核过程中,通过引入乙二酰胺类成核剂诱导结晶以及从内源型成核的角度,通过聚乳酸大分子主链(杂化)引入氢键基团从而氢键作用诱导成核。
马丕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企业创新特聘专家、江苏省双创博士、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等荣誉,担任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常务理事、《e-Polymers》杂志编委等学术兼职。
2005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导师 张勇教授),2011年获得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导师 Pieter Jan Lemstra教授);2011-2012年在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入职江南大学从事生物基与可降解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复合材料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江西)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评价时间:2022-12-06
综合评价
功能化生物纤维的开发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如导电纤维、荧光纤维、抗菌纺织品、生物传感器、智能包装纤维膜等,这些成果刷新了材料行业对生物纤维的认识。随着政府和工业届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开发更多的生物基高性能材料作为石油基材料的潜在替代品,已成为21世纪永恒而重要的课题;未来有望拓展生物基纤维的应用,如3D打印、智能纺织材料、差异化纤维、高灵敏度纤维等,并开发出更新颖、更便捷的纤维生产方法。因此,我们对生物基纤维的未来还是应该在质疑中饱含信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