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支持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支持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22-11-28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成果介绍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原创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揭示了海浪在海气通量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世界首个包含海浪过程的气候模式FIO-ESM,将热带偏差降低一半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二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FIO-CPS ***,该系统通过引入浪致混合、斯托克斯漂对海气通量的作用、海浪飞沫对热通量的作用和海表温度日变化等物理过程,显著提升了ENSO的模拟与后报能力,为更准确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新的契机。其多圈层耦合数值模式与生态定量评估团队基于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开展了FIO-CPS ***的测试实验和部分同化实验。
成果亮点
FIO-CPS ***已完成1948年至今的同化实验、多集合预测实验,进入准业务化运行阶段,其预测结果被中国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采用,并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网站发布。同时,预测结果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气候中心等国家级和区域级业务中心实际应用,为国家气候会商、极地科考、北极航运、冬奥会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等提供了预测产品,直接服务于国家气候变化应对和重大事件保障,支撑了国家海洋与气候的环境安全与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探测与开发等。
团队介绍
该成果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课题海洋动力系统和多运动形态相互作用、海系统可预报性研究等项目资助。上述成果所涉及的计算工作得到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超算中心)的大力支持。 天津超算中心已服务全国超30个省级行政区的8000余家重点用户,涉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气候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形成“算天、算地、算人、大科学、大工程”的“计算驱动创新”服务模式,并打造了涵盖40家战略合作机构、20家产业联盟、18家联合实验室、10余家分中心、1个专业化服务团队的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聚集了百余家生态伙伴,累计支持国家重大项目4000余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果和包括Nature、Science在内出版成果超过3600项,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过160亿元,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