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成果以4个典型的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历时23年,系统分析了高寒草地类型(高寒草甸、高寒人工草地、高寒草原、草甸化草原)、放牧家畜种类(牦牛和藏羊)、放牧制度、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对“土壤-草地-家畜”的影响,确定了3种典型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最大(佳)家畜生产力放牧强度、草地最大负载能力以及最大经济效益下的放牧强度,揭示了中度放牧强度下混合放牧对于草甸化草原群落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高寒草地高效合理放牧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对实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功能平衡和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果亮点
1.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人工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度放牧强度下高寒草地植物超补偿生长效应明显,维持了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稳定和较高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力。 2.确定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最大(佳)家畜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山嵩草草甸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最大牦牛生产力的放牧强度为***~***羊单位/hm2、***~***羊单位/hm2和***~***羊单位/hm2;垂穗披碱草/小花碱茅高寒人工草地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最大牦牛生产力的放牧强度为***羊单位/hm2和***羊单位/hm2;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生态系统全年、暖季和冷季藏羊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分别为***羊单位/hm2、***羊单位/hm2和***羊单位/hm2。 3. 揭示了混合放牧对于草甸化草原群落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积极作用,在牦牛藏羊以1:2混合放牧时,植物的补偿效应最显著,家畜生产力最高。 项目在维持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群落稳定和功能提升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
团队介绍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果洛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站、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建,完成人: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杨晓霞、徐世晓、丁路明、俞旸、董世魁、张春平、施建军、尚占环、赵 亮、刘文亭、褚晖、丁成翔、李世雄、汪海波、尹亚丽、王晓丽、单青生、欧为友、拉 果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