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形成机理研究

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25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成果介绍
本项目以柴达木盆地的盐尘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含盐降尘/盐尘暴的物质来源、成分分析、运移和扩散过程等方面的集成分析,揭示了含盐降尘/盐尘暴的成因机理。研究发现大气降尘中“盐”与“尘”非同步变化的现象,揭示了盐尘暴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主要元素变化分析证实,人类活动对大气降尘中可溶盐组分有较大贡献;含盐降尘(特别是沙尘暴)具有明显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本项目在尘暴发生路径上布设多个监测点形成简单网络进行系统观察研究,技术方法上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本次研究成果为客观和系统认识盐尘暴的作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成果亮点
(1)根据布设的多条研究路线和采样点,采集了400多件样品,获取了一年时间内柴达木盆地南部10个大气降尘监测点近1300多个降尘样品的数据,基本覆盖了柴达木盆地全境,形成简单网络,开展了尘暴含盐性动态观测和研究,表明降尘中的含盐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分异特征,含盐量(包括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与降尘量并非呈现同步变化,揭示了盐尘中的含盐物质来源与沉降过程的复杂性。初步建立了短时间尺度柴达木盆地含盐降尘的基础数据集。 (2)应用气象监测数据、对柴达木盆地下垫面含盐物质,从地球化学、矿物学及风沙物理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含盐尘暴的多因素耦合的形成机理。 (3)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检索2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主要创新点: (1)通过观测点路线的设置、样品采集、测试手段和含盐沙尘的动态观测,构建了动态网络观测系统; (2)发现了研究区粉尘输送的远程效应和降尘中“盐”与“尘”非同步变化的现象; (3)验证了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对大气降尘中可溶盐组分有较大贡献。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省气象台联合组建,完成人: 张西营、郭晓宁、陈亮、李雯霞、唐启亮、王钰、张海潇、耿鋆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