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领域,推广一种藜麦一年两季种植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择避风、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肥沃平整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科、茄科、葫芦科作物为宜。 (2)播前准备:施足底肥,在亩施1200公斤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3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采用机械深耕并起垄造墒,垄沟宽80厘米,垄埂宽30厘米,在垄埂上拉两条线进行人工开沟,两线间距20厘米。 (3)品种选择:品种宜选择抗病、抗倒伏、大粒、早熟且高产的品种。宜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 (4)播种:播种前晒种2-4个小时,用70%吡虫啉悬浮剂拌种(药种配比***%)。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将种子播种在步骤(2)开的两条沟上,播种深度2厘米,用种量及留苗株数因播种方式而异。 (5)田间管理:待出苗整齐、气温回升时,掀去地膜进行田间管理。土壤肥力和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追肥和灌溉,否则植株徒长而影响产量;播种前后均不使用除草剂,分别在6-8叶期和始花期进行两次人工除草。藜麦病虫害在江苏沿海地区发生较少,严重发生时用药剂进行防治。
该技术能够适应盐碱滩涂区域光热和土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相比于一年种植一季,藜麦产量翻番,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加就业率,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本成果开发团队是以秦培友副研究员领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遵循“四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总要求,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杂粮等作物为重点,瞄准世界作物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资源研究为基础,基因挖掘为核心,品种培育为目标,耕作栽培为保障,开展作物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体系,建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作物科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体系。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第一名,在作物科技自主创新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全国的作用。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农产品品质提升与食物营养专业科技服务团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评价时间:2022-11-23
黄家章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植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综合评价
该技术能够适应盐碱滩涂区域光热和土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相比于一年种植一季,藜麦产量翻番,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加就业率,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研发适合沿海滩涂地区藜麦种植技术及配套的机械化操作,对于充分利用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效缓解区域的人地矛盾,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日渐增多的用地需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