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电动汽车和新能源利用对于解决城市环境恶化和全球化石能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体系是两大应用领域的关键。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成本较低,是下一代实现高比能和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本项目基于尉海军教授科研团队十余年技术攻关,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申请发明专利4项,在实验室已实现公斤级正极材料的连续化制备,相关技术储备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本项目研究成果(先进电池材料微区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项目)获得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工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成果亮点
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项,在实验室已实现公斤级正极材料的连续化制备,相关技术储备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本项目研究成果(先进电池材料微区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项目)获得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工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目前该项目4项专利评估价值350万元,采用先赋权后以作价入股方式进行转化。同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高能能密度需求方面亦有应用探索。项目产业化首先完成百吨级中试产线建设及材料中试生产,开展电池厂材料供货评测及应用。同时进行规模化量产产线建设规划,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及市场销售。作为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 ,可以在电动及储能市场进行应用。参考三元材料NCM411市场价格42万/吨,产品销售利润>10%,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团队介绍
本项目依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尉海军教授团队,项目负责人尉海军教授十余年技术攻关和积累,2007年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07-2010)和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2010-2015)从事电池相关科研工作,2015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
主持和作为骨干正在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项目,涉及先进电池材料、电池系统以及电动车应用等领域,组织并协调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市为期一年的2辆燃料电池新能源客车运营项目,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 Environ. Sci.、***.等国际知名能源化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他引1500余次,申请专利21项,已授权4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兼任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和《Rare Metals》期刊编委等职。项目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和博士后6人。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