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技术属矿产地质勘查技术。采用综合集成性研究手段进行找矿预测的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推广。以国内外金属矿集区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实践中的试验研究和深度技术研发为基础,聚焦金属矿山深边部和外围找矿预测的前沿应用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和重要创新,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行业科技进步引领示范作用。成果适用于战略选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矿山-综合研究等各个阶段,采用合适的不同比例尺进行系统研究,提高了找矿预测效果。“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与找矿预测技术”是基于构造岩相学有关基础理论,采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拓扑学解析,结合成岩成矿系统的空间域(x-y-z)-时间域(t)-物质域(M),建立五维(x,y,z,t,M)成岩成矿系统,建立综合找矿模型,进行矿山深边部和外围找矿预测。该项技术经多年的矿山实践与示范应用,可适用于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岩浆岩区、复杂构造区等。主要研究内容: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内部时-空结构与子系统组成,在金属成矿盆地、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耦合转换构造、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等方面形成了新成矿理论,实现深地探测和矿产资源预测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本技术成果具有原创性,遵循方法性理论创新原则,运用融合信息和协同学原理,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石岩相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法,作为创新性专题填图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拥有2项关键性技术,即矿区深边部构造岩相学专项填图与找矿预测技术和矿区外围构造岩相学专题填图与找矿预测技术。该项成果列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
(1)原创性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预测技术体系的系统融合程度高。创建了六个尺度的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系列,与地球化学岩相学和地球物理融合解析度高,形成了找矿预测创新技术体系和工程化技术评价流程,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2)构造岩相学与地球化学岩相学理论和预测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性。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技术成果明显优于前人同类型矿床成矿理论、勘查理论和勘查技术组合。地球化学岩相学勘探技术,已被证实对铜铯铷、钨铯铷、金红石-稀土等难识别矿产发现能力强。
(3)提高了成矿系统研究程度、综合探测和预测深度。通过对复杂成岩成矿系统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解析研究,对复杂成岩成矿系统和构造岩相的探测深度达到了5000m,预测和验证深度达到3000m。
团队负责人为方维萱研究员,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原总工程师。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千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工程等评审专家。
本团队是由一支拥有高学历、经验丰富、富有活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组成。固定研究人员10人,均为从事多年多领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2名。经过近15年的研发与实践,不但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意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国内外矿产勘查与找矿预测的经验,能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技术,找矿效果显著。出版专著6部,获授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5篇,获省部级奖11项。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轻金属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7
综合评价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和找矿预测技术的创新成果以国内外金属矿集区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实践中的试验研究和深度技术研发为基础,聚焦金属矿山深边部和外围找矿预测的前沿应用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和重要创新,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行业科技进步引领示范作用。
1、技术创新方面:矿山立体构造岩相学、地球化学岩相学、地球物理深部构造岩相体填图等具原创性。
2、理论创新方面:热水沉积盆地、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深部隐蔽构造岩相学、成岩成矿系统以及相关的构造岩相学填图单元确定方法和找矿预测方法等具有独创性。
3、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该成果适用于战略选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矿山-综合研究等各个阶段,提高找矿预测效果和效率。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技术先进,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度高,并且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普适性。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推广应用,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