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焦炭热性能新评价及炼焦配煤新技术

焦炭热性能新评价及炼焦配煤新技术

发布时间: 2022-11-16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成果介绍
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被碳还原的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直接与碳发生反应,例如含碳球团矿发生还原反应的初始阶段;另一种是通过各自表面反应加和而发生的耦合现象。使用热减重的实验方法研究Fe2O3 的碳热还原反应,在 850-1087 ℃的条件下,研究了影响化学纯Fe2O3与超纯不定型碳的混合物发生直接还原反应的因素,其中包括碳的粒度、铁矿石和碳的比例、增速剂和减速剂的剂量等诸多因素。焦炭综合热性能试验模拟高炉内焦炭溶损劣化过程,检测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溶损速率、等溶损率(25%)后的强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用焦炭综合热性能评价焦炭质量,指导高炉冶炼,可适当降低焦炭CSR指标;煤炭化关联性试验模拟煤热解-成层结焦过程,同步检挥发分析出强度、胶质层的结构和性质、胶质层膨胀压力及料层体积变化。煤炭化关联性指数代替现有炼焦性能评价煤质和指导配煤,可以显著提高炼焦煤质量识别度和配煤炼焦准确度,实现低成本炼焦。
成果亮点
配合煤的化学组成和变质程度确定后,焦炭质量取决于配合煤在焦炉内热解-成层结焦性质,包括生成的胶质体在热解产生气体内压作用下的热稳定性、透气性、流动性和膨胀性。煤炭化关联性试验模拟煤热解-成层结焦过程,同步检挥发分析出强度、胶质层的结构和性质、胶质层膨胀压力及料层体积变化。煤炭化关联性指数代替现有炼焦性能评价煤质和指导配煤,可以显著提高炼焦煤质量识别度和配煤炼焦准确度;采用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评价焦炭热性能,并认为质量好的焦炭应具有低CRI和高CSR指标,导致配煤炼焦中强黏结性煤配比不断升高。然而,国内外高炉使用的焦炭的CRI和CSR指标有非常大的不同,高CRI和低CSR指标的焦炭也在高炉上使用,证实CRI和CSR试验模拟性并不可靠。焦炭综合热性能试验模拟高炉内焦炭溶损劣化过程,检测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溶损速率、等溶损率(25%)后的强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用焦炭综合热性能评价焦炭质量,指导高炉冶炼,可适当降低焦炭CSR指标,炼焦多用弱黏结性煤,实现低成本炼焦。该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最大化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团队介绍
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及新材料交叉学科团队,负责人为王国承教授。团队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5人。其中,王国承教授、汪琦教授、李静教授和周艳文教授是团队的领军人物。围绕现代钢铁冶金全流程(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热处理及深加工)以及资源利用和新材料制备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开展研究。以高温过程物理化学为基础,开展“钢铁化学冶金-物理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理论创新研究,包括物质结构(冶金熔体、组织及第二相)与性质关系、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面向“炼焦-炼铁中碳素行为理论及工艺控制”、“高端钢材冶金-轧制-热处理深加工全流程精准控制”、“资源利用和新材料制备的应用基础研究”等三个钢铁行业重要应用领域,开展焦-矿-铁耦合、炼钢-轧钢-热处理及表面工程一体化、冶金资源利用-新材料制备共性理论和方法等一系列方法、工艺和新技术研究。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先进材料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金属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8

丁波

中国金属学会

学术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

综合评价

该成果通过理论和技术创新,重新认识高炉与冶金焦炭之间关系,对焦炭进行匹配性评价,优化焦炭质量指标检测与高炉内实际反应行为的模拟对应关系,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炼焦配煤精度。最终实现高炉对冶金焦炭和炼焦对配煤的优化利用。 对煤焦化行业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熟市场,产品竞争会很激烈。另外,该技术的实施需与具体区域资源特点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明确原料匹配和产品优化的程度。 总体而言,该成果技术思路方向鲜明,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的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