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工程学原理的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是主要发展方向。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大分子物质如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弹性蛋白等成分构建的复杂有机的三维整体结构,为各种细胞的生存及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及微环境,调控组织器官功能。所以细胞外基质作为理想的组织修复材料,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包括心包膜、胸膜、隔膜、腹膜和小肠粘膜下层等细胞外基质材料。
自体和异体组织的来源极为有限,异种的脱细胞外基质就成为了当今软组织修复技术研究的一大主题。脱细胞外基质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目的是能够去除组织内所有的细胞、脂肪等成分,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胶原成分和结构的完整性。
脱细胞工艺和病毒灭活工艺是脱细胞外基质材料的主要工艺和技术难点,要求完全去除动物组织的病毒、细胞和动物源dna成分,同时完整保留天然脱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三维结构。制备脱细胞外基质的方法种类繁多,但大多不能完全去除所有的动物源性dna成分,并且耗时长,需要使用多种有机和表面活性剂等溶剂。基于此,研制了一种可以避免胶原纤维的有序结构被破坏的脱细胞外基质的制备方法。
制备了线性脱细胞基质材料。脱细胞基质是将同种异体组织经过脱细胞工艺处理后,去除能够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成分,同时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及一些对细胞分化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经过处理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植入体内没有免疫排斥现象,在体内起着支持、连接细胞的作用,同时其三维的空间结构及细胞因子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多相反应与分离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重点解决生化、资源环境、材料、能源等领域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使之工程化、工业化。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药学创新专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药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综合评价
该成果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技术资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产业内应用的前景较好。
查看更多>